||
昌凤君言春来茶馆的大门不可无对联,遂赠一联:春满壶中留客醉,茶香馆内待君来。此联把“春来茶馆”四个字嵌进去了,应景。茶馆今日讲兔毫,兔毫俗名兔毛。
斗茶与兔毫
陈绥阳
昌凤兄在《茶联撷趣》中惠赠春来茶馆数联,其中有清.郑板桥的一副:
从来名士能品水,自古高僧爱斗茶。
对斗茶的描写,有北宋,苏州吴县人范仲淹的《和章岷从事斗茶歌》,从茶栽、茶采、制茶、水品、茶品、诗品、茶艺,写出宋代武夷山斗茶的盛况(见附一):
黄金碾畔绿尘飞,碧玉瓯中翠涛起。
斗茶味兮轻醍醐,斗茶香兮薄兰芷。
所谓“斗茶”,斗茶始于唐代以贡茶闻名于世的福建建州茶乡,即现今建瓯,又说惠州,是比新茶优良的一种比赛活动。唐叫“茗战”,宋称“斗茶”。此俗至民国年间依然在惠盛行。比赛项目包括茶叶成色、芳香、茶汤、茶具、煮水火候等。斗茶内容大致包括以下三方面:斗茶品、行茶令、茶百戏”(又名“分茶”,见后叙)。
斗茶品,主要是评汤色与汤花,前者指茶水的颜色,蔡襄《茶录》记“茶色贵白”,“以青白胜黄白”;后者的标准是汤花的色泽与水痕出现的早晚,以早者为负,晚者为胜。若汤花细匀,如“冷粥面”,久聚不散,名曰“咬盏”,其效果为上。
茶令,与酒令类似,例如羯鼓传花令。宋代王十朋《梅溪文集》:“予归,与诸友讲茶令,每会茶指一物为题,各举故事,不通则罚。”与酒令不同者,是输者只许闻茶香,无可奈何地看着别人饮茶,而酒令是输者饮酒,赢者闻香。宋.济南词人李清照就常赢金石学家赵明诚。
在“斗茶图”中,世人首推的是南宋.刘松年的《茗园赌市图》(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与此齐名的是其《卢仝烹茶图》。前者画中有点茶、有提壶、有品茶,右前方一挑担茶贩在停肩观看,还有一妇人一手拎壶另一手携小孩,边走边看“斗茶”,眼光集于“斗茶”。画中个个形象生动,表情逼真,把宋代街头茗园“赌市”的情景淋漓尽致地展现在世人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