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安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陈安博士 御风而行,把酒邀月,穷极宇宙,留意身边

博文

李剑锋:基于事故后果的应急预案评价与优化技术

已有 3633 次阅读 2008-11-4 11:42 |个人分类:专论—应急管理

[刘斌整理]

   2008年10月11日下午,北京市劳动保护科学研究所安全与应急管理研究室的李剑峰博士在三峡大学信息技术中心求索报告厅做了一场题为《基于事故后果的应急预案评价与优化技术》的报告。 

   报告共四部分,第一部分首先介绍了该项研究的背景: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29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标志着突发事件应对工作全面纳入法制化轨道,也标志着“提高全社会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已经上升为一种国家意志;然后给出了突发公共事件的分类并进一步给出了风险减缓策略:(1)限制工人和公众暴露于危险状况下,(2)采取光、声、色、电或其他标志,作为传递组织和技术信息的目标;接着又介绍了本项研究的研究目标:以人员在疏散过程中风险最小化为判断的标准,对应急救援预案进行性能化评估及优化,设计出既可最大限度降低潜在的健康后果,又可保证相关社会经济影响最小化的应急救援计划;在第一部分的最后他介绍了整个的研究步骤:利用对开放空间有毒气体扩散模拟和开放空间人员应急疏散模型研究分别得出的有毒气体时空分布和疏散人员的时空分布来对事故后果的应急预案评价。 

    第二部分针对开放空间大范围重气扩散进行实例分析,给出了事故分类、风场初始化的残差图、检测点位测定表、毒气扩散浓度分布的宏观趋势图等多例图示。 

    第三部分介绍了利用离散状态的马尔可夫过程用于描述疏散人员的运动情况对开放空间人员应急疏散模型的相关研究,给出了模型设定,通过对马尔可夫过程的求解,提供以时间为自变量,描述疏散区域内各个节点中疏散人员的预期分布情况;同时可以给出允许的疏散时间内,人员成功逃生的概率。最后给出了模型的修正因素。 

     第四部分分了四步给出了基于健康后果的应急预案评价与优化。

  在报告最后,李博士首先介绍了在北京的研究情况,主要是针对次生灾害的人群恐慌做进一步分析。然后是与国外交流的状况,主要是汲取日本的经验,计划与东京大学的城市安全研究中心进行学术交流。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53483-45376.html

上一篇:李伟:应急过程优化决策方法与关键技术研究
下一篇:官昌贵:从应急管理的角度谈汶川地震
收藏 IP: .*| 热度|

0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 09:2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