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只有一个地球,但是地球上不只有人类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tian2009

博文

“民间科学爱好者”系列之一:民间科学爱好者

已有 4236 次阅读 2011-6-8 01:12 |个人分类:民科研究|系统分类:论文交流| 吴宝俊, 科学主义, 蒋劲松, 民间科学爱好者

【田案。刚刚看到大宝在博客上讨论民科,一气儿写了好几个帖子。老蒋抬举俺,俺也当仁不让。俺是第一个把民科当作正经学问来做的科学哲学和科学史工作者。俺以为,对于科学与社会关系而言,研究民科这个人群一点儿也不亚于研究科学家这个人群。这是俺最早的关于民科的系列文章,此时,俺还是在呈一时之嘴快,只是在开玩笑,并且居高临下,言语刻薄,颇有科学主义之嘴脸,让老蒋非常之不喜欢。后来,在与朱海军打过交道之后,俺自己也觉得过分了。这个系列文章发表在《科学时报》上当时的“读书”专刊上。这是该系列的第一篇文章,所谓名不正言不顺,自此文开始,俺正式命名了“民间科学爱好者”。此文写于十年之前,大宝回忆二十年前便闻有此词,自然也是有可能的,但是,大宝彼时所闻之“民间科学爱好者”,决不会是这个意思。正如唐宋年间,或许也有人姓吴名宝俊,但此吴宝俊绝非科学网著名博主吴大宝。】

【发表于《科学时报》2000327B3版,题为《我看民间科学爱好者——非常之多》。后收入俺的个人文集《堂吉诃德的长矛》(上海科教出版社,2002年)。这里是文集中的版本。】

民间科学爱好者之一

民间科学爱好者

田松

 

我在一个杂志社客串当记者时,曾间接接触过一位民间科学爱好者。这个人不远千里从江西跑到北京,把他油印的材料分送给各大科研机构,希望他的理论物理学突破能够得到中国科学界的认可。但只有我们编辑部接待了他,并倾听了他的宣讲。可惜当时我不在。作为编辑部里唯一一位理工科出身的人,我认真地看了他留下的材料。我发现这是一个刻苦的人,一个爱思考的人,一个勇于为事业献身的人,一个对自己所献身的事业几乎一无所知的人。我敬佩他的精神,他微薄的收入几乎全被他投入到“科研”之中,他在一根不知从哪里找来的玻璃棒上发现了超光子,同时被家人和周围的人当作精神病。我被他感动,也被他困惑,一个人怎么会有这么大的毅力顽强地在沙滩上盖楼?我真诚地建议他,先认真地读一读中学物理教科书,以他十数年如一日的精神,再过十数年,或有所成。

后来知道这样的民间科学爱好者非常之多,中科院各个机构每年都能接到大批这样的科研报告。还有记者采访过他们。有一位老干部退休之后希望贡献一些余热,就开始研究哥德巴赫猜想,记者问他为什么会选择这个课题,他说,因为觉得比较简单。

前天去位于朝内大街孚王府的中科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见到了一封来自安徽某县的信。信封上写着院长亲启。打开信一看,并不是写给该所的。全文如下:

 

中国科学院院长:

好!

来信求职心切,我没有工作,等于已经丧失了生命力,最亲密的关系应该受重视,发展。让它充满生机、活力。

我的依靠和成功(成功二字又被划掉)在某些方面已经取得了成功,应该感谢大家。特异功能是伟大的,试验和作用是无限的,你们的培养是大有前途的,我的来信和作品天生我才必有用,一定要起用。并且直到永远。

安(此字经我认真揣摩,是安)置我衷心的希望,美好的祝福。

我要工作,我要学习。科学是有根据的。虚心学习老,江山水绿好。等待回(原字上面是草字头,下面似乎是口)讯,感谢不尽。敬礼!

(署名略)

1999.3.28

 

我估计又是一位民间科学爱好者。但却不知道该给他一个什么样建议了。

 

 

199955

北京  八角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09667-452751.html

上一篇:從文化研究轉向文明批判——評張華夏《現代科學與倫理世界》
下一篇:“民间科学爱好者”系列之二:朱海军力
收藏 IP: 219.143.154.*| 热度|

12 吴宝俊 杨秀海 吕喆 蔣勁松 杨正瓴 陈辉 刘全慧 李宇斌 xmhu twxz DXY1234 vigorous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9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9 09:0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