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 做事 欣赏 淡泊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fxf E-mail:zc2623@qq.com

博文

从《金刚经》开始7

已有 2848 次阅读 2011-6-4 09:18 |个人分类:关于读书|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金刚经开始

第七品 无得无说分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耶?如来有所说法耶?”须菩提言:“如我解佛所说义,无有定法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亦无有定法如来可说。“何以故?”“如来所说法,皆不可取、不可说,非法、非非法。”“所以者何?”“一切圣贤,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

赵汀阳曾经说过,佛教更像哲学,而非严格意义上的宗教,我认为是很有道理的。在第六品中,师生之间以怀疑为引,告诫学佛者不要执着于佛法表面,要领会佛法背后的东西。佛家原本要破一切执,因为万执皆是迷,执于任何事物都是欲,有欲苦即来。佛家破苦,却也提放以破苦为欲,以修佛为欲,因为这与佛家主旨相悖。

于是,师父问学生,你说我成佛了嘛?我讲过佛法吗?这是在第六品基础上的一个发展,第六品主张重渔轻鱼,这一品直接连渔也否定。不是不用渔,而是杜绝执着于渔。执着于鱼,只是视野问题;境界不一,寻求不一。执着于渔,却是心性问题;功利之心,永不得脱。

须菩提是个好学生。他回答说,按照我的理解,师父说的东西,不是固定的、唯一的佛的境地,师父也没有说过唯一的、固定的佛法。佛无定式,佛法也无定式。譬如教育,教育家无定型的样式,教育法也无一定的模式,所谓教无定法,因人而异。

启迪没有止境。于是,佛祖追问,你丫的为何这样说?须同学回答说,师父所说的东西,都不能作为教条对待,不能生搬硬套,其真义是语言无法表达的,领会其义为上。事实上,教育也是这样,最为高妙的教育只能是意会,而非词会,因为任何词都不能穷尽意,只能表达意的部分,这也许是人类有多种语言存在的目的性理由,我们可以通过多种语言,来从不同侧面补充、验证对意的理解。须菩提接着说,不是佛法,也不是非佛法,它就是那么一说,到底是啥,说得人说了不算的。比如教育中,教育者的言说,只有对受教育者来说,才是教育法;对于提着耳朵来听声的学生来说,教育者的言说,只是影响他们休息,使其烦躁的杂音。

如来又问,丫的,这又是为什么呢?其实,师父对学生的追问,都含着肯定,否则追问不发生。须学生的回答,一语中的:所有的圣贤都不执著于固定的佛法,而通过自己的理解,有差别的有了成就,比如耶稣、真主、老子、孔子,当然还有孙子。教育也是这样,教育者的一通理,成就了各色各样的人才,因为受教育者的理解不同、领悟不同;如果受教育者领悟同一,那么,教育就如同烧砖,教育者就如同匠人,双方的共同特征就是死板。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40451-451477.html

上一篇:一方书桌,几多清风
下一篇:从离骚到牢骚
收藏 IP: 118.77.228.*| 热度|

1 汤治国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4 07:2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