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乎?茶馆乎?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gfcao 累时休整,烦时发泄, 闲时思考,乐时分享。

博文

我们为什么做科研与年轻博士的对策 精选

已有 14111 次阅读 2011-6-2 11:22 |个人分类:科学研究|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博士, style, 学术界

身在学术界的人心里都明白这个问题,但为什么剽窃等浮躁之风还是如此盛行呢?说白了,都是名利惹的祸。钱是个好东西,但如果与权、名产生“化学反应”,后果是极其可怕的。大家都知道SCI、项目并不代表什么,SCI刊物与其它刊物一样不过是研究结果的载体,项目只是为你完成某项研究提供经费上的支持。正如某个业内人士说的:“你拿到杰青、重点甚至重大项目,不等于你做的是真正的学问。”可是为什么我们把SCI、项目看得那么重呢?究竟是谁把它们看得这么重?是管理部门,因为利用这些指标来衡量科研既简单又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还便于控制。

建国以来,中国在科研上最显著的贡献也许在国防领域,卫星上天、原子弹爆炸、氢弹爆炸、航天飞机走向太空,这些都是中国自主研发的结晶,而这些研究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是不会向世人宣布具体研究细节的,更不必说公开发表论文了。我想在军工领域是肯定不会用SCI来衡量研究人员的水平的,也不会把项目的多少、级别作为考核研究人员的指标。为什么国防研究人员却能取得令世人瞩目的成就呢?根本原因有两个,一是这些研究人员可以心无旁骛地做研究,不必整天为文章发表在什么杂志上挖空心思,也不必整天为研究经费愁眉不展,衡量水平的唯一标准是你最后给国家拿出真家伙。

回到“民间科学家”的研究,我们整天关注的是什么?我获得了什么级别的项目,我在哪些高级别杂志上发表了论文,衡量研究水平的唯一标准是论文,有了论文,荣誉、项目自然就会接踵而来。如果我们注意各种场合在介绍科学上的某个大牛时,会发现通常是:“某某首席专家、某某荣誉获得者、某某重大项目负责人”等等,不一而足,唯独不会介绍某某在某个领域作出过什么贡献。单位申报各种材料或进行各种评估时,也是如法炮制:“有多少院士、多少杰青、多少长江学者、多少XX学者、主持了多少重大、重点项目、在高水平杂志上发表了多少论文、获得了什么样的奖项”等等。在如此功利化色彩浓郁的量化指标指挥下,出现各种稀奇古怪的现象也就不奇怪了。有些人认为基金评审应该公开评审人名单,取消会评环节,坦率地说,真如此做,情况会更糟糕,在中国特殊的文化背景下,公开评审人情况将带来什么结果是不言自明的。很多省份的自然科学基金是没有会评环节的,结果如何?实事求是地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的评审机制是中国目前相对最合理的评审机制,任何事情做到绝对的公平是不可能的,在任何国家都不可能,因为只要由人操作的评审,就不可能真正做到一碗水端平,只不过国外的机制、风气、文化背景等因素更适合科学研究的良性发展。

身在一个浮躁浮夸之风盛行的时代,年轻的博士们如果没有“后台”,想在学术界取得一席之地是十分艰难的,不做好掉几斤肉、脱几层皮的准备是难有出头之日的。我觉得有些网友说的很有道理,采取两条腿走路的策略,一方面需要经常造点论文,另一方面,脑袋里一定要搞清楚什么是真正的科研,科研是要解决科学问题,而不是闭门造论文,解决问题才是科学研究的真正目标。中国的学术环境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是很难改变的,根源何在大家心照不宣,各种量化指标只是不合理机制的表现形式,不是根源,行政化操作才是罪魁祸首。不说别的,动辄以千万、亿万计的重大、超重大项目,从评审环节到最后的验收,行政如同幽灵一样若隐若现。汉芯为什么会得逞?据说汉芯的始作俑者照样开公司,依旧活得潇洒,谁说中国的学术环境不宽松?科学研究允许失败是最冠冕堂皇的保护伞。

就科研经费问题,我觉得国家完全没必要设立那么多的重大计划,可以先从小额资助开始,看到前景之后再加大投入不迟。同时,可以考虑多增加一些小额面上项目,让更多的人能顺利开展研究,或许有人会说,那样垃圾文章更多,垃圾文章的产生不只是水平问题,是考评机制决定的。从历史的角度说,有多少研究能经得住时间的检验?让更多有兴趣立志研究的人有机会从事研究工作有什么不好?总比将大把的钞票集中在少部分人手中强。我觉得施饶有个观点没错,把重大项目都纳入国家基金委统一管理,这样可以减少点行政化色彩。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40247-450776.html

上一篇:荷塘花语
下一篇:辣手摧花
收藏 IP: 202.192.44.*| 热度|

59 许培扬 李泳 吕喆 余世锋 陈凯华 刘立 何青 徐耀阳 张其威 单涛涛 张华 王永 周进刚 张伟 曹贺贺 赵玮杰 王桂颖 谢鑫 刘光银 陈述 逄焕东 杨正瓴 曹聪 唐常杰 杨凯恩 王中任 陈国文 杨易 罗晓敏 丁迅雷 刘玉桂 王宇 王德华 汪梦雅 王守业 陈安 吴云鹏 刘用生 孟津 陈绥阳 李学宽 肖振亚 张士伟 毕硕本 李海涛 王国光 付宁 蒋德明 neilchau dreamworld songshu123 zzjtcm xqhuang xupeida wuweikui Imperfectionist ahsys lftkf zhoulijss

发表评论 评论 (7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 09:4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