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鸿飞老师的文章“
中国博士多了吗?”,原来博士不多。按照市场规则应该是供不应求,虽然不如房子那么紧张,应该也好出售。但现实并不是这样的,哪里都有对博士招聘的要求,啥博士后经历,啥海外经历,框框蛮多的。而招聘教授,杰青等人才计划,貌似有多少要多少。难道这些人不是从博士成就起来的,大家都想招这些人,那谁来培养出这些人吗?都想桃子熟了再来摘。都不种哪有那么多桃子可摘的。大家都种植的话,到时还能交换,不同口味还多,干嘛非想要别人熟好的呢??
晚上吃饭回来路上就与同学聊到这个话题,突然明白了为什么. 打个比方,你看好不容易轮到我当校长,种树多没意思,直接去摘几个桃子多实在呀,直接收获。干嘛我栽树后人乘凉。桃子也不好摘,别人的桃子哪能随便让你摘,不就是要钱,反正不是为自己捞钱,买桃子的钱还是有的,还不嫌贵呢,只买最贵的。
这种规则不单单只是一个学校里,整个社会,到学院到教研室,再到实验室都是这样。在实验室里,招学生也是招顺手的,有前途的并没有顺手重要,能为我做出东西是最实在的,才不管你以后能发展什么样子。作为老师最大的光荣难道不是培养出几个好学生出来,几个教授出来?而作为学校最高目标难道不是培养出好学生与好老师?要在短时间做到这些不是容易的事情。
同学问我,如果让我选择会选择什么,我说我心底会选择做种植的。摘桃子只是眼前利益,不劳而获的道理还是懂得的。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54593-415189.html
上一篇:
老外也看中文papers下一篇:
高考改革起航---走向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