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溪阁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卫军英 博客原名整合营销传播研究。

博文

李泳《凤凰台上忆吹箫》赏析

已有 6090 次阅读 2010-11-30 09:09 |个人分类:诗词歌赋|系统分类:诗词雅集

   《凤凰台上忆吹箫》最早见于北宋晁补之的《晁氏琴趣外篇》,词牌取之于萧史与弄玉吹箫引凤的传说。《词谱》有引《列仙传拾遗》:“萧史善吹箫,作鸾凤之响。秦穆公有女弄玉,善吹箫,公以妻之,遂教弄玉作凤鸣。居十数年,凤凰来止。公为作凤台,夫妇止其上。数年,弄玉乘凤,萧史乘龙去。”这么个美丽的故事演为词谱,自然是婉转动人。所以历来以此调为词者,皆以凄婉情深为寄,其中尤以李清照之“香冷金猊”和清代女词人贺双卿的“寸寸微云”最为传诵。科网词人近来有《凤凰台上忆吹箫》者凡三首,见有李泳之“白日浮光”、柏舟之“遥想当年”以及拙作之“风冷溪桥”等篇,亦以情致见长概莫能例外。唯李泳一篇作于中秋之际,自题“中秋,无月,有感”,词后又附有去年中秋所作之《满庭芳》,足见其是深有所寄的。
 

            凤凰台上忆吹箫

         中秋,无月,有感

                 李 

 

白日浮光,水云淡墨,天街老树清风。

看铁流车马,浪涌西东。  

收拾飘零意绪,归去也,孤叶人丛。 

飞鸿晚,搂头酒碧,烛影摇红。

 

匆匆。当年桂子,留不住寒蝉,又引鸣蛩。  

数樽前花落,迷醉芳踪。  

露冷今宵无月,因昨夜、雷破蟾宫。 

瑶台雨,华灯落魄,好梦谁同?

                                                      
 

【评析】李泳之词一向比较深婉富有情致,这首《凤凰台上忆吹箫》自然也体现了其历来所持风格。作者自题“中秋,无月,有感”,品味其意,似乎中秋之际,要旨不在“无月”,而在于“有感”。其间意绪,也全然随着作者的“有感”而任性流淌。

词上片写傍晚至入夜时候景象,在写法上亦虚亦实。开篇宛然一幅画轴:惨白的日色无力地飘落,水光云影只如轻墨淡然一般,寂寞长天老树在清风中无声倾诉。这几句融眼前之景与想象之境于一体,清郁低徊,思绪无端,为整章奠定了基调。随后回归,写尘世啸扰,置身芸芸众生之中,总有一种飘零如寄的感觉。孤叶一片,夜色飞鸿,灯红酒绿之间,倍感孤单和寂寞。(写到此突然想到徐志摩的诗句:“离别是寂寞的笙箫,寂寞是今晚的康桥。”)如果说上片还是虚实相间,那么下片则全然是虚写,写作者思绪中那点永远无法抹去的情结。时间流逝,过去的都去的无踪无影,只有想象中还残存着昨日的记忆,接下来连翩意象:“寒蝉蛩鸣”、“樽前花落”“露冷蟾宫”等等,所表现的都是不可追回的昨日,以及伴随着昨日深藏心底的旧梦。其后回归眼前,今宵无月,但无月却有思量。好一个世间中秋,灯火璀璨,斯人独憔悴,剩有万般心事,谁知我、正恁凝愁。

这首词写得很有章法,其间意蕴委婉似隐似现,这是典型的词人做法。作者在意象选用、意境构成,乃至于遣词择句上,都很有匠心寄托。比如首句“白日浮光”,就有“白驹过隙”之意,隐喻时光流逝之叹。在写法上精巧深婉,细约秾丽,这是李泳词作的一个特点。作者尝谓有追慕李易安之意,我以为李郎所学是易安“词别是一家”的作派。至于其创作风格,则俨然是淮海与白石之杂糅,间或有婉丽与清空,尤深于情致,这种手法似乎非常切合他。李泳学为理工,然文史书画无所不通,浊浊俗世,宛然出尘公子,自有一种寄身凡间之感。所以说在他的心底总有一个梦,一个无法抹去的情结,这种情结往往伴随着回归自我的追忆与往顾。这是一种诗性的美,也是一种与生俱来的孤独和寂寞。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8418-388799.html

上一篇:王芳《木兰花》(秋思)词赏析
下一篇:美国中国整个世界都没有准备好
收藏 IP: .*| 热度|

13 武夷山 王芳 吉宗祥 陈湘明 李学宽 侯成亚 李泳 柏舟 丛远新 黄锦芳 曾新林 biofans hxdai2008

发表评论 评论 (5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1 12:4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