狮山草堂——猪の家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humengjin 行为上保守,思想上激进

博文

中国到底需不需要诺贝尔奖? 精选

已有 17841 次阅读 2010-10-5 03:24 |个人分类:科研时评|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中国, 科学网, 需要, 诺贝尔奖, 情结

   【我听见有人说,诺贝尔奖不是好东西,中国不得也罢!中国真的不需要诺贝尔奖么?在全世界都对诺贝尔奖极为看重的情况下,中国为什么要做个另类而不需要诺贝尔奖?显然,说中国不需要诺贝尔奖肯定是......】

    虽然每年的诺贝尔奖都不关中国大陆人的什么事,但每年10月份国人的神经都会被这个据说是靠贩卖炸药起家的奖项给撩起来。特别是,如果有个大陆出生的美国人得了奖,国人的那个兴奋劲甚至比美国人还高,即使是多年以后,大家仍然能够板着手指头,一一把那些黄皮肤的美国人数出来,而且随着时光荏苒,当他们变成老牛回来和我们抢嫩草吃,这也能成为国内媒体长盛不衰的焦点新闻。这些足以说明诺贝尔奖在中国人心中的地位!中国人为什么如此崇拜和关注诺贝尔奖?那是因为国人需要用诺奖来证明国人的高智商,需要证明我们不仅经济“雄起”了,而且科教也“雄起”了......。于是,在经过一年又一年的盼望和失望之后——

    有人开始说,诺贝尔奖不是好东西,不得也罢。葡萄酸归酸,但是,这么多年来,国人内心深处何时真正拒绝过那帮三流科学家评出来的东西?

        有人说,诺贝尔奖不是好东西,社会主义国家做得再好也得不到,这种带政治色彩的东西不得也罢。不过,翻开诺贝尔奖的历史,即使在政治意识形态表现最强烈的冷战时期,社会主义国家的老大哥苏联在化学奖、物理奖、文学奖、经济奖上却有着丰硕的斩获。

        有人又说,诺贝尔奖不是好东西,因为诺贝尔奖错误多多,水平差的多去了,这样的奖不得也罢。不过,仔细核对一下历届获奖名单就会发现,至少在生命科学领域,尽管有该得奖的没有得奖,但得奖的基本都是该得奖的,说“实至名归”绝不为过。

        有人还说,诺贝尔奖不是好东西,那不过是暴发户或机会主义者追求的东西,这样的奖不得也罢,举的例子就是半路杀出的沃森和克里克。如果沃森、克里克建立双螺旋模型还有点像“暴发户”的话,那么二人后来的出色表现足以令整个学界乖乖闭嘴。他们之所以能获炸药奖,与后来相继提出中心法则(central dogma)等已被作为经典教科书内容的多个成果不无关系。双螺旋模型仅是他们多个有影响成果中的代表,如果没有后来一系列有重要影响的观点、理论作陪衬,仅靠这个模型就能获炸药奖那简直就是对科学的一种侮辱。在众多大牌大科学家中,沃森能被推举为人类基因组计划的牵头人,这难道是暴发户或机会主义者所能做到的?

        反正,说诺贝尔奖不是好东西的种种理由似乎都不成立。诺贝尔奖这颗酸葡萄确实是个好东西,得不到它但也不用着去贬它,即使将其贬得一文不值,它依然还是全世界公认的好东西。我们为什么要虚伪地拒绝内心渴望的好东西?在全世界都对诺贝尔奖极为看重的情况下,中国为什么要做个另类而不需要诺贝尔奖?我们的科学家伙们或智识分子们,特别是那些用了纳税人大把大把血汗钱的大佬们,为什么就不能争口气,满足一下国人这么多年来的愿望?

        毫无疑问,中国需要诺贝尔奖,而且是太需要了!客观地讲,诺贝尔奖是一个国家整体科教实力的反应,虽然目前国内科教领域有太多的问题,虽然目前中国的科教整体实力还不具备获得诺贝尔奖的常态实力,但不能说中国就不需要诺贝尔奖。中国需要诺贝尔奖!说中国不需要诺贝尔奖不过是无奈的自慰之语,持这种观点者显然是讳疾忌医,是不愿正视当前我国科教存在的问题。我们面临的不是要不要诺贝尔奖的问题,而是要扎扎实实地解决好国内科教领域面临的陈年积疴,比如科研经费过于集中而使众多青年学者无米下炊的问题,比如学术造假的问题,比如学术文化不良的问题......,一件件地做,一直做到可以经常得到诺贝尔奖为止。

【图片来源于网络】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95006-369769.html

上一篇:浅议科研经费分配体制的变革——声援施、饶两位教授
下一篇:肥胖研究缘何与诺贝尔奖“擦肩而过”?
收藏 IP: .*| 热度|

35 陈振玺 李侠 刘全慧 李传亮 余世锋 陈儒军 刘进平 蒋永华 赵明 王涛 于锋 杨远帆 陈安 杨海涛 许浚远 刘立 马臻 吉宗祥 杨正瓴 李学宽 高建国 许培扬 唐常杰 徐耀 徐耀阳 王季陶 刘广明 焦宏远 郑永军 孔玲 甘永超 neilchau colorfulll waumo xqhuang

发表评论 评论 (39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15 18:5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