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遇春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李遇春

博文

第九届“新世纪”杯全国中学生作文大赛获奖作文评语

已有 7968 次阅读 2008-8-30 18:03 |个人分类:生活点滴

第九届“新世纪”杯全国中学生作文大赛获奖作文评语

   李遇春

《橡皮泥》(王丽娟)

小小的一块橡皮泥,恰好隐喻了我们人生的常态。一个人在社会上活着,正如橡皮泥一样,不得不接受各种外力的塑造和赋形。王丽娟的《橡皮泥》借一个少年的视角,揭示了我们这个时代里成年人生存的艰难。那个中年男人,随着社会角色的不同而呈现出不同的形状。在女儿面前是严肃的父亲,在妻子面前是坚定的丈夫,在上司面前则是卑微的下属。一如小男孩手中被随意揉捏的橡皮泥,千变万化,就是没有真正的自我。只有在老母亲的病床旁,疲惫的中年男人才能像受伤的孩子一样安睡。作者借此肯定了母爱的伟大,从而让一个陈旧的主题重新焕发了生机。

 

《向一个人道歉》(向坤)

    在我们这个商业化的时代里,美女已经成了一个功利主义的符号。人们的目光不约而同地投向了“白天鹅”,而“丑小鸭”则遭遇到了歧视或遗忘。向坤在《向一个人道歉》中用幽默风趣的语言,讲述了“我”和一个绰号叫“麻饼”的女生之间的一次误会。这次误会的根本原因在于误解,而误解的消除,建立在真正的理解之上。向一个人道歉不易,但改变世人的偏见更难。

 

《粉丝》(汤镇华)

名人崇拜不同于明星崇拜。明星崇拜常常是一种盲目的崇拜,而名人崇拜往往来自于对名人的理性理解。《粉丝》中崇拜的对象并不是明星,而是明星所扮演的角色。作者汤镇华写出了理性的名人认同心理,而拒绝了非理性的明星崇拜现象。

 

《伤心词典》(黄金金)

成年人屠狗,不仅扼杀了狗的生命,而且深深地伤害了少年人的心灵。在黄金金的《伤心辞典》中,那条狗的喊声撕心裂肺,而无声的少年人只能默默地收藏起一段伤心的回忆。

 

《献丑记》(罗雪)

     罗雪的《献丑记》虽然没有什么微言大义需要我们去追寻,但作者以中学生特有的纯真和调侃,真实地再现了小女孩遛狗时遇到的一次尴尬。伪善一去,纯真可存。

 

《给干部子女画像》(黄澌淇)

黄澌淇的《给干部子女画像》可谓一篇“批判现实主义”的短篇小说。小龙的蛮横行状被刻画得淋漓尽致。连徐老师和乡长的形象,尽管着墨不多,一样跃然纸上。惟写实有余,稍显直白。

 

《背景》(申旸)

申旸的《背景》是一篇美文。作者的语言素朴而绚丽,清新而刚健,在乡村的背景下写出了乡下人的生存状态,在城市的背景下写出了城里人的生存状况。美中不足是两种背景的粘合不够自然。

 

《与早恋无关》(简梦欣)

在少男少女之间,有一种超越爱情之上的情感。这种情感与早恋无关,是一种纯真的超性别友谊。简梦欣的《与早恋无关》真诚地书写了这种特殊的生命体验,借此打开了生命暗角中的一扇窗。

 

《对手》(宋子豪)

      两个对手,一明一暗,一个在棋局中博弈,一个在战争中较量。宋子豪的《对手》,生动地再现了一千多年前的那场战争中的心理博弈,叙述张弛有度,人物活灵活现。

 

《另一种乡村生活》(李柳)

乡村和城市是人类的两种生活形态。乡村人可能过着城市生活,城里人可能过着乡村生活,乡村与城市之间并没有截然的界限。李柳的《另一种乡村生活》正是写的城里人营造的乡村生活,衣食住行,待人接物,一切回归自然,秉承天性。朴素的叙述中涌动着诗情。

 

《我的交友简史》(韦迪)

成长如蜕。蜕变的含意有二:一曰进化,一曰退化。韦迪的《我的交友简史》撷取了三幅照片,即三个交友场景,暗示了一个人成长历程中精神退化的悲哀。文章结构新颖,体验深刻。

 

《回唐朝去看一位诗人》(刘文博)

刘文博的《回唐朝去看一位诗人》是一次穿越时空的精神对话。在作者丰富的历史想象力的驱遣下,晚年参禅悟道的骆宾王终于参悟了政治的玄机。

 

                                      (载《语文教学与研究》2008年第7期)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9256-36723.html

上一篇:为《麦田》代拟的卷首语
下一篇:高中语文不应忽视现代派作品教学——李遇春访谈录
收藏 IP: .*| 热度|

0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8 04:2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