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网络,小世界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yangfanman 我是少数时,考验自己的勇气;我是多数时,考验自己的宽容。

博文

《浙江大学学报》张月红编辑的行为是值得赞赏的 精选

已有 9511 次阅读 2010-9-10 12:48 |个人分类:记录社会|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浙江大学学报(英文版)》(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Science)编辑部主任张月红在9月9日出版的《自然》杂志在“通信”栏目的一封来信激起千层浪(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0/9/237322.shtm),好多重量级的人物,像德高望重的王老师讲到“《浙江大学学报》的问题不能代表中国的主流期刊”(见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61331),其他网友也有评论。

我的看法如下:不管这封信题目是否有问题,里面讲的30%是否合理,甚至张编辑写信是否有什么动机,可这封来信客观上确实使我们都开始重视中文(或中国)期刊上存在的问题。我觉得敢于面对问题而不是多去讨论主义的人是值得赞赏的。在中国,敢于讲自己期刊存在什么问题的人不是太多,也不是太少,而是比钻石都稀缺。

既然《浙江大学学报》的问题不能代表中国的主流期刊,那为什么中国的主流期刊不拿出这样的数据或者好好下点功夫分析一下自己期刊的情况呢?

像王老师也是一个编辑(《兽类学报》)的,对比一下看。好像王老师在人家来信之前没考虑过这个问题,而张编辑考虑到了,并且进行了分析并把这个问题写出来引起大家的注意;王老师事后如果觉得《浙江大学学报》不能代表中国(或中文)期刊的情况,为什么不讲讲《兽类学报》的情况呢?没有做功课之前就说感觉自己背了黑锅(你没调查过,怎么就知道不是占了便宜,难道就没有可能《兽类学报》比这个数字要高吗?当然,我这里面讲的仅仅是可能性)。另外我们就事论事,怀疑人家的动机或目的,好像这也不是太科学的态度。

总而言之,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即使吃相不是太优雅,好歹人家有吃螃蟹的勇气;喜欢这个口味的可以跟着吃,或者开发出新的高档吃法;可不管你愿意不愿意吃,可没必要说一句“你为什么要吃螃蟹呢?瞧你吃得死德行,我们只吃鱼不挺好的吗?”都要是这个态度,我们怎么能有发展,有未来呢?

这个世界上没有完美的、万事周全的改革家和革命者,当他们在荆棘中为我们杀出血路的时候我们还骂他修得路不平;在他摸着石头过河为我们修桥的时候说他干得太慢、活太糙,未免太过残忍了。

我们科技上近代落后的原因是否就是缺乏张月红这样的人赖以生存的土壤呢?各位批评张编辑的同志请你们想一想,你们觉得中国的期刊存在的问题多不多,该不该进行一些改革和探索。认为应该这么做的,你为推动这种变革做了什么?

张编辑说一个人病入膏肓有人不乐意,可你总得有自己的诊断吧?我觉得在中国不怕医生乱说话(即使张编辑是个庸医),我们国家地大物博、人才众多,不是总有明白人吗?辩一辩道理和事实不就明白了嘛!可怕的是医生们都不说话,或者一个医生说话了,其他的名医们一起说“too simple,too naive”。

另外补充一点:王老师后来加的一些期刊称之为“中国主流期刊”,一方面是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这才是科学的态度。另外即使认为高档期刊会好一些,我想反问一句,你这些期刊能否就代表“中国期刊”或“中文期刊”呢?闭着眼睛也知道,《浙江大学学报》在中国期刊中不会是中等水平吧?因此如果将31%这个以点带面的数字认为是正确的话,统计一下所有“中国期刊”或“中文期刊”收到的稿件,问题会更严重。



中国期刊投稿31%剽窃?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64458-361562.html

上一篇:三门峡的移民都应该感谢水利水电能源工作者
下一篇:肖传国老师要发财了
收藏 IP: .*| 热度|

16 王德华 王号 张亮生 吴宝俊 刘玉仙 刘占宇 耿文叶 许培扬 徐耀阳 白图格吉扎布 高绪仁 侯振宇 ysliysli chtang xuqingzheng jiajiabobo

发表评论 评论 (15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 09:1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