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安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陈安博士 御风而行,把酒邀月,穷极宇宙,留意身边

博文

科研成果的署名问题【二】——导师与研究生 精选

已有 18593 次阅读 2010-8-4 21:29 |个人分类:物论|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这一篇主要来讨论导师和学生的署名冲突问题。

  我听到过数学界的朋友向我这么向我抱怨:我还不如不招研究生呢,招了来,我还得给他们找些肯定可以做得出来的题目,其实,在给他们找问题的过程中,我已经可以把问题解决了,我这又何苦呢!

  而对于很多需要做实验的导师来说,则会是另外一个样子:我需要学生,我这里有很多实验方案想去一个一个地试,可是却人手不够,很得不离开中科院找个大学当老师去,那里学生资源太多了。

  我们管理科学的导师对于学生的感觉则介于这两类导师之间,对学生说需要也需要,因为很多设想可以让学生帮着实现,当没有学生时,也能过得去,并不就因此学问没法做下去了。

  那么,不同学科,如何解决导师和研究生的署名争端呢?

  当然,我已经说过了基本原则,那就是“比贡献”。

  不过,导师学生总还是都有贡献(本文不讨论完全不负责任的导师情况),但是贡献大小,肯定是导师觉得自己大,学生觉得自己为主。如果没有师生关系的这一层约束,两下子甚至都会吵起来。

  我的看法,当学生在开始起步跟了导师做文章的时候,如果题目是导师帮着选择确定的,而做下去的基本思路和方法也是老师提示的,学生自己只做了搜集资料,整理分析,最后成文等过程,应该考虑首先让导师成为成果的第一作者。

  如果出现这个有趣的情况呢:学生发现老师提供的东西是错的,甚至有可能开始的问题都是不存在的,自己需要另辟蹊径单独再来做下去,那么此时学生就可以做第一作者,老师屈居第二或通讯作者。不管怎样,主体贡献完全是学生自己,导师仅仅有领进门的作用,再去争夺第一那就是不合适的。

  但是,如果学生只起到了搜集,整理,最后成文的作用,选题,思路,方法和分析都是老师提供的,那么导师当然也可以毫不客气地担任第一作者。

  关于此事,我在罗德海老师的博文后有留言,虞左俊老师不太同意,觉得学生做了note也很重要。

  我还特别举例来说明这个事情,例子是作家与秘书的关系。秘书一般除了纪录作家的口述之外,有时候会订正作家记错的内容,对文字或文章进行修饰,对一些时事和史实进行查证。那么,是否最后出来的小说,剧本,散文之类的东西,秘书可以参与署名呢?

  当然不会。

  可是,为什么我们常见研究生会署名呢,其实,这与研究生培养的导师有关系,作为一个合格的导师,他不应该只是让研究生起到秘书的作用,而要在文中留出可供研究生发挥作用的空间,也就是说,得让研究生对内容有所贡献,即便不是主要贡献,如果一个导师把研究生当作秘书来用,那是失败的导师。

  也所以,很多研究生可以因为起到的作用并非主体或主导作用而参与署名。

  什么时候研究生可以毫不客气地充任第一作者呢?

  如果题目是研究生自己在阅读文献的基础上想出来的,如果内容的组织,方法的选择,结果的分析都是研究生自己做的,而导师只是提供了科研条件和对于研究内容的咨询意见,则研究生可以当仁不让地充当第一作者的角色。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导师只是就自己所了解到的现象给出了一般性合理假设,而研究生在验证的过程中发现这一假设不完备,甚至不正确,推翻了开始的假设,并重新对结果进行了分析整理,和导师开始的思路已经大相径庭,尽管中间也经过了讨论商量,但是还是基本可以认为是另外一个独立的东西,此时可以学生做第一作者,导师充任通讯作者。

  一般情况下,学生不宜为通讯作者。否则,按照曹聪兄的说法,是学术乱伦。这么说也有道理,毕竟,导师一般情况下要从事该方向研究的可能性更大,而学生未来发展还未定呢,如果让他负担未来延续的责任?

  还有很多情况不同于以上,那么大家还是要根据贡献进行作者顺序排序,这个原则是不应该被背离的。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53483-350038.html

上一篇:科研成果的署名问题【一】
下一篇:科研成果的署名问题【四】——争端及其解决
收藏 IP: .*| 热度|

27 曹俊兴 罗德海 吴小丁 梁进 曹广福 赵明 罗帆 曹聪 王修慧 逄焕东 孙峙 陈苏华 刘颖彪 孙庆丰 於鑫 吕喆 迟菲 王启云 苗元华 李志俊 朱海永 李学宽 鲍海飞 刘广明 秦川 王小军 aichengzhang

发表评论 评论 (3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8 01:3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