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玲玲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iulingling 用行动铭记每一个日子,用热情标注每一段生活!为理想而奋斗!

博文

LI 6400的操作

已有 7100 次阅读 2010-7-21 22:44 |个人分类:遥感天地|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光合速率

LI-6400光合作用测定仪的简单操作方法(部分资料来源于www.licorcn.com

LI-6400光合作用测定仪操作过程相当复杂,这里仅简单介绍其测量的过程,由于该仪器比较昂贵,同学们一定要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操作。

1.仪器连接?

1)将连接电缆与操作控制台连接

25针的连接器一端插入标有[IRGA]的插座中,另一端插入标有“CHAMBER”插座中,并且拧紧连接器上的螺丝钉(注意不要拧得太紧,否则螺丝钉将被折断)。将末端有黑色标记的软管与操作台右端标有[SAMPLE]的端口(管口有黑色皮垫)连接,另外一个软管(无黑色标记)与标有[REF]的端口(管口无黑色皮垫)连接。标有[INLET]的端口(套有红色软管)是空气的入口。在空气进口处连接一个缓冲瓶,悬挂在空中2~3 m处,以防止污物进入主机,同时在测量过程中可减少空气流动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2)连接电缆与IRGA头部

圆形IRGA端口上的红色圆点和IRGA分析器上的红色选点对齐时才能顺利插进,并且能听到响声。

2.OPEN程序加载

(1)开机【open】。

(1)             OPEN程序安装。必须选择EnterOPEN程序才会被安装。

(2)             选择配置文件。配置文件一定要选择与IRGA分析器头部安装的叶室类型一

致。厂家默认配置(factory default)是2 cm×3 cm标准叶室,即利用太阳光源、不能对叶室中的光照强度进行控制。

(4)Power up the IRGAs,此处应该选择“Y”。

3.仪器校正

1)流量校正

选择[Flow Meter Zero],10s后流量信号应该在±1 mv以内。然后选择[OK]或【F5】。如果仪器不能自调,则用手动调节【F1】和【F2,再选择【esc】返回校正主菜单。

2) CO2H2O零点校正

1)关闭叶室。叶室中不能有叶片,然后选择“Y”。

2CO2零点校正。将药品罐上的BYPASS旋钮螺旋到清洗CO2Scrubber CO2)和水分干燥(H2O desiccant)方向;当 CO2读数波动小于 0.1,认为读数稳定;按下Auto CO2,仪器将自动调整CO2零点,调整结束后,CO2读数基本为零;按 QUITF5) 退出。

3H2O零点校正。保持药品罐不动;当 H2O波动小于 0.01 时,认为读数稳定;按下Auto H2O,仪器会自动调整H2O零点,调整(至少15 m)结束后,H2O 的读数基本为零;按 QUITF5) 退出。

3CO2 Mixer校正

1)在[Calibration Menu]中选择[CO2 Mixer Calibrate],并将CO2调节旋钮拧至Scrub,并关闭叶室,拧紧Cylinder Cover使钢瓶中CO2释放。

2)[Ok to continue],选择[Y]。

3)仪器自动检测CO2 Mixer的最大值,应该在2200 ppm左右,并达到稳定。

4CO2 Mixer0~5000 mV进行8个点的自动校正,每个点大约需要20~30 s

5)[Plot this Y/N)],选择[Y]。

6)显示校正数据的图形,近似为直线。

7)应用校正结果[Implement this calibrationY/N)],选择[Y]。

8)选择[esc]键返回到校正主菜单。

4.数据测量

1)打开一个保存测量数据的文件。

2)输入保存测量数据的目的文件名。

3)增加标记以便数据的分析。

4)夹入叶片。

5)匹配:如果ΔCO2 0.5 (正常值可以< 0.3),则需要按【F5】 “Match”(匹配)。

6)手动或自动保存测量数据,保存功能键按【F1】;

7关闭(close)文件,保存数据文件按【F3】,然后建立新文件,开始新的测量。

5.数据导出

安装数据下载软件(LI-6400Excel下载软件及气体交换方程的Excel计算软件),或者导出文本文件后,在SPSS中打开,进行统计分析和作图,分析实验结果。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457659-346177.html


下一篇:LI 3000操作
收藏 IP: .*| 热度|

1 高建国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 08:1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