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溪阁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卫军英 博客原名整合营销传播研究。

博文

一个品牌知名与美誉的悖论 精选

已有 5449 次阅读 2010-6-22 16:09 |个人分类:营销传播|系统分类:教学心得

要说的这个品牌家喻户晓,它的名字叫“脑白金”。
“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只收脑白金”,这句毁誉参半的广告在中国几乎已经是任人皆知,凭借着它史玉柱在当年珠海惨败之后迅速崛起,从几十万元起步,几年之间便创造了几十亿的销售额。这在当时保健品经营一派低迷的波谷中,无疑是一个奇迹。从市场营销角度看,脑白金的辉煌业绩多半要归之于广告促销的成功,它在短短几年时间便给脑白金赢得了巨大的销售业绩,同时也使得脑白金的知名度远远高于一般保健品。

脑白金本身是一个促进睡眠和肠胃消化的产品,其基本组方分为胶囊和口服液:胶囊主要是褪黑素,英文音译“美乐通宁”,主要是促进睡眠;口服液则是中国传统中药,成分为玉米芽多聚糖、茯苓、山楂,功效主要则侧重于改善肠道功能。因此脑白金的功效只能确定为改善睡眠,通肠润便,但是经过宣传推广,脑白金一定程度上成为一个概念大于内容的品牌。脑白金的产品命名是产品概念和营销观念的集中体现,可以说是体现了策划者的敏锐的市场眼光,它不仅仅是一个产品名称,而且还代表了一个完整的保健概念,而这个概念就是其所创造的所谓“年轻态”保健品概念。直观的看产品名称表达了两种信息:其一,该产品是作用于脑部的;其二,该产品非常珍稀可贵。脑白金三个字具有很大的识别度,记忆度也很高,容易引起人们关注。因为大脑是人体生命的司令部,而白金也是珍稀之物,二者结合当然更是贵重之重了。

为此脑白金的广告宣传定位事实上是基于两个方面,其一是产品功效定位的成功;其二是社会功效定位。前者主要着眼于作为保健产品的基本保健功能,脑白金将其归结为“年轻态”,后者则更侧重于产品所衍生出的交际性和社会性价值,也就是脑白金一直大肆宣扬的“送礼”。脑白金的广告宣传模式概括地讲,就是几点:大声势、高频率、概念科普和功能诉求相结合。在媒体运用上注意采取不同媒体加以组合,但主要是以电视、报纸以及软文印刷品为主要媒体手段。最具代表性的电视广告,全部内容就是推广所谓“送礼”概念。

今年过节不收礼,不收礼呀不收礼,

收礼只收脑白金,脑——白——金。

脑白金播出的就是这样一个俗不可耐的广告,通过不同的电视频道,铺天盖地的向电视受众倾泻,不反感的人恐怕不多。脑白金功效的市场认可率并不高,有关网站曾经做过一个对于“脑白金效果如何”的网络调查,结果显示:46.47%人认为“没有感觉”,20.12%的人认为“不能消除病患”。就在脑白金的生产商上海健特生物科技的网站上,关于“脑白金的疗效”的调查显示,47.79%的人认为“不好”,12.9%的人认为一般。据了解,目前脑白金仅在改善睡眠和肠道功效方面得到有关部门的认可,功效成分为“褪黑素、低聚糖”。有报道脑白金上市以来由于诸如此类的原因,还多次被同行和消费者告上法庭。20004月,济南亚细亚药业有限公司以不正当竞争为理由对“脑白金”提起诉讼;200111月,济南消费者王秀均在使用了脑白金产品后认为,脑白金“吹得太过分,吃了根本不管用”,于是在一怒之下,将脑白金告上了法庭。济南市历下区法院一审判决:脑白金“违反了国家工商局《食品广告发布暂行规定》的有关规定”。专业界人士也纷纷发表意见,长期从事学术打假的美籍学者方舟子指出:“脑白金”在美国已过时了5年,现在在美国只是被当作催眠药卖。由此看来,脑白金只是一种极为普通的保健食品,并不具有普适性。至于对脑白金广告的非议,更是不胜枚举,几乎很少听到有人正面评价脑白金的广告。有地方卫生管理部门甚至曾禁播过脑白金的广告。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普通的保健食品,在其推出的时候剂型陈旧包装也不见档次,其功效也屡遭专家质疑、媒体批评和消费者的非议,品位低下的广告更让人感到难受。但却靠着广告竟然风靡神州,创造了销售的奇迹,成为了时尚的礼品。仅仅2001年一年,脑白金“实现销售十几亿元,税收1亿元”。回顾脑白金的送礼广告,它所引发的销售奇迹和社会争议,从整合营销传播的角度正好值得我们加以深思。 

客观的讲,脑白金虽然依靠广告取得了成功,但是广告在为产品创造极高的知名度,并进而取得巨大销售额的同时,并没有为产品创造出相应的美誉度。有关调查数据显示:在对脑白金广告受众反映调查中发现:90%的年轻观众在表示对脑白金广告感受时使用了“难受”、“恶心”、“低劣”等词!中年人的负面感受率也在80%左右。这说明在一定意义上,这个产品的知名度是和它的品牌声誉相背离的。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分析脑白金营销成功和品牌受损原因,其中很重要一个基本原因就是,脑白金广告在关注可控性信息的同时,忽视了对不可控性信息的管理。

一、脑白金广告成功的秘密

脑白金广告最初是保健与送礼并行的,后来主要着力于送礼宣传,以至于脑白金成了送礼的代名词。其大肆渲染的“送礼”概念,由于缺乏更深刻的创意成分和产品理念,在表现上显得直露甚至粗俗,客观地说这个广告对建立产品形象并无多大意义。脑白金的广告宣传模式概括地讲,就是大声势、高频率、概念科普和功能诉求相结合。在媒体运用上注意采取不同媒体加以组合,但主要是以电视、报纸以及软文印刷品为主要媒体手段。而最终又把宣传指向礼品销售,并喋喋不休的重复其送礼口号。脑白金这么做无非是要把送礼的礼品选择变成一种下意识的购买。送礼做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人们送礼所包含的意义成分要远远大于礼品的功能成分。因此以保健品作礼品,这种原本很理性的消费品,变成了消费者对产品参与程度很低的一种商品。把脑白金与礼品直接联系,形成脑白金就等于礼品这样一种下意识,这就是脑白金的追求。在消费者对产品参与程度很低的情况下,购买决策具有极强的随即性,在很大意义上是一种惯性购买,而脑白金所追求的也就是这种效果。

二、对恶俗广告的客观审视

脑白金广告最令人困惑的是,广告本身从专业的角度看俗不可耐,而且也明显的影响了脑白金的品牌形象,但是却依然创造出不可低估的销售业绩。从广告信息传播角度来看,脑白金广告的可取之处就在于,它的信息定位准确而且单一。比之于很多富有创意的广告来,脑白金广告的主导信息非常突出,它反复强调的就是一个“送礼”,这有利于它占领消费者空白的选择意识。但是与此同时,由于脑白金广告缺乏令人愉悦的创意因素,它的反复播出在强化主导信息的同时,又给人带来一种厌恶感,进而损害了产品的形象。这种引起受众厌恶的信息,就是一种不可控信息,它本身是广告播出之后所引起的微妙反应,所以在广告制作之初并没有被意识到。美国广告专家安德鲁·米盖尔、杰瑞·奥尔森等人曾经专门研究过广告偏好对品牌影响,其中确认了对广告喜爱的重要性,他们认为由于广告所唤起的愉快的情感,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转化为对品牌的喜爱。但是这种程度究竟有多大,却很难做出判断,不过有一点是很明显的,这就是脑白金的广告对建立持久的品牌影响并没有多大意义。

三、不可控信息降低品牌价值

脑白金运用广告创造了良好的市场业绩,但是在获得很大知名度的同时,也招致了很多非议。这种由脑白金知名度所建立起来的市场优势,不仅没有转化为有效的品牌资产,而且随着时间的流逝潜藏在品牌知名度中的负面因素得以放大,并进而对品牌造成了某种意义上的损害。一个最简单的例证是,就在脑白金如日中天的时候,它的延伸产品“黄金搭档”强势推出。这个产品继承了脑白金的所有推广手段和推广渠道,从当时的市场背景和竞争氛围看,“黄金搭档”作为复合维生素类产品,非常符合“非典”之后的保健品营销环境。但是“黄金搭档”却并未获得预期的成功,时至今日随着脑白金品牌光环的逐渐黯淡,这个产品本身也表现得不温不火。

整合营销传播强调品牌价值的提升,广告作为品牌信息的直接宣传,本身应该创造一个积极丰满的品牌形象。每一个广告都是品牌形象的积累,脑白金广告虽然通过强化促销信息达到了销售追求,但是却由于忽视了不可控信息对品牌的影响。有网络评选脑白金广告的播出效果,连续将其列为年度最差广告,这至少说明它所形成的品牌积累是负面的,事实也证明这个家喻户晓的广告,对于企业建立稳定品牌关系的贡献并不大。从品牌关系角度来看,广告作为消费者与品牌的一种接触方式,必须传达出具有长效价值的品牌信息。按照这种理解脑白金广告虽然关注了短期的促销利益,但是却忽略了长期品牌形象。也许这可看作是脑白金获得了极大知名度和市场份额,但是却无法使品牌影响得到有效延伸的解释之一。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8418-337798.html

上一篇:礼乐崩溃,如何重构信仰和道德价值
下一篇:《水调歌头》和湘明国文二兄
收藏 IP: .*| 热度|

10 高绪仁 武夷山 梁进 陈绥阳 钟炳 陈湘明 侯成亚 鲍海飞 李泳 刘广明

发表评论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3 20:0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