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ring87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pring87

博文

学生也应有“子女心”

已有 4708 次阅读 2010-5-7 10:53 |个人分类:读研思考|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导师, 学生

导师作为教育者,应当有‘父母心’。换个角度来看,正所谓“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学生作为受教育者,也应有“子女心”。

作为学生,我们都是为人子女的人,都明白需要孝敬父母。行孝有三:一、孝养父母之身;二、孝养父母之心;三、孝养父母之志。同样,若视老师为“父母”,学生行孝亦有三。

第一,“孝师之身”。

孝父母之身,意为从物质生活上不让父母缺乏,物质供养主要有饮食、衣服、起居与疾病照护。孝师之身,虽在形式上表现不同,但内心所要表达的情感是相通的。

饮食方面。如果平时与老师一起出去吃饭的时候,能够留心关注老师所需。多点老师爱吃的菜,积极主动地帮老师盛饭、倒茶,或饭后陪老师一起散散步。如遇需要喝酒的场合,则能多帮老师顶酒,少让老师喝酒等等。再如外出一起出差,把路上必备的饮食准备好,将行程中的饮食起居安排好、确认好,不用老师操心。如此等等,这与侍奉父母是同样的道理。

衣服方面。天寒时,多关心老师要添衣服;天热时,将办公室空调的温度尽量调到能让导师感觉凉快、舒适。或者当外出之时,发现老师的衣领未整理好,及时提醒或者帮忙整理一下。若因未注意到而衣服沾上灰尘,及时提醒或帮忙拍掉……

起居方面。老师正在休息时,不打搅。与老师一起娱乐时,不扫兴。当有幸去老师家拜访时,不添麻烦,如进出门换鞋摆放整齐,茶水自己主动接过来倒,出门时留下的生活垃圾,及时清理带走。如果合适,也可多帮老师将家里卫生打扫好,就跟自己在家帮父母一样……

疾病照护方面。一方面,当老师身体感到不适时,应多关心,并做好力所能及的事情。另一方面,当老师家人生病时,应有同样的关心与照顾。学生的关心与帮忙照顾,如及时的问候、帮忙看护以及拿取各种所需物品等等,既能帮老师减轻负担,也能让老师在家人面前也会感觉很有面子,心里舒服。此外,其外部效益更大,即可让老师的家人更积极地支持老师花更多的时间来教育学生。

第二,“孝师之心”。

常言道:悦亲是养亲的第一要诀。使父母常生欢喜心,可以增进他们的健康,这是寿亲之道。同样,使老师常生欢喜心,即利于老师身体健康,亦可增进师生情感,可谓敬师之道。

《弟子规》“入则孝”中言:“亲所好 力为具 亲所恶 谨为去 身有伤 贻亲忧 德有伤 贻亲羞”。对父母如此,对老师亦如此。老师所喜爱的东西,当学生的应尽力准备齐全。老师所厌恶的,都该小心排除。这种“喜好”与“厌恶”并非停留在物质层面上,而是学生日常行为中体现精神层面的礼节与品德等。

“亲所好 力为具”。对于老师经常教导的人生哲理,提倡的行为规范,当学生的要尽快全力做到,并在日常生活实践中加以利用,不断提升自我人格修养。比如,做人要有感恩之心。感恩有大有小,绝大部分都隐含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将老师最关注的事情做好,处理好同门师兄弟、师姐妹之间的关系,让老师放心即为感恩。再如,做人做事应提高主动性,敢于承担责任。则遇到老师安排工作任务时,积极主动承接下来,并非常用心地、按时保质保量地将工作完成好,并敢于对工作成果负责,亦为感恩。

“亲所恶 谨为去”。对于自身为人处事存在的不足之处,一旦老师指出来,应该尽快改正与弥补。为人方面,“三心”不可有。首先,自私之心不可有。当个人成长较快时,需能够积极主动地帮助身边人一起成长,实现“共同富裕”。其次,较劲争宠之心不可有。在同一个导师门下,学生之间有竞争是正常现象,但这种竞争必须是积极的、正当的,并能相互促进。否则,就会成为无谓的较劲争宠,这样只会削弱同门一起作战的士气。最后,一个学术团队中,因稍微成长进步快,把自己当做“学术团队明星”时。最后,懈怠之心不可有。当经常性地接受老师的挫折教育,由于过于关注自己的感受,而忽略了其实老师的这种教育,重在让我们更深刻地理解学习、工作以及生活中,我们为人处事怎样才会做好,或者做得更好。若因此产生“自己能力不行”、“自己再怎么努力都做不到”等懈怠之心,则对老师而言,这其实是学生对老师教育的无声抗议。

“身有伤 贻亲忧 德有伤 贻亲羞”。学生“身有伤”,师者“忧”为必然。与此同时,师者更忧的是学生的德行。正所谓“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授业解惑较容易实现,且学生也易接受。但对于传道,尤其是传授为人处世之道时,学生并非都能理解并执行。若学生不能将自己的德行修炼好,其锻炼的能力越强,对社会而言,危害性越大。为师者,谁愿看到自己培养了“德有伤”的学生呢?

第三,“孝师之志”。

孝师之志,即为不辜负老师的期望。父母期望儿女出人头地,老师亦期望学生能够成为社会有用之才,最好是能够对社会做出巨大贡献的国家栋梁之才。无论出于哪个阶段,脚踏实地做好每一项工作。在导师门下,在一个学术团队中,积极地、主动地、快速地培养各方面的能力,尤其需要培养核心竞争力,为学术团队做出不一样的贡献,提供非一般的价值。能够将期望化为学习和工作的动力,当老师的期望不断提高,对学生的培养标准不断提升之时,能够竭尽全力达到老师提的标准,不辜负老师的期望,即孝师之志。

以上三孝,是以师生之间彼此认同为基础的。对于不能彼此认同的师生关系,也有其他情况存在。如果彼此都没有这种“父母-子女”心态,也就无所谓孝与不孝之分,那就另当别论了。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87086-320932.html

上一篇:为什么有些国家级项目的成果未能结项?(下)
下一篇:导师,有空聊聊吗?
收藏 IP: .*| 热度|

31 陈远建 黎在珣 郝震冬 陈绥阳 李宁 吉宗祥 吕喆 盖鑫磊 柳东阳 李学宽 李泳 唐常杰 邓景华 曹丽 刘博 黄璐 贺爱群 李萍瑶 周灵娜 杨牧川 林涛 李莎 仇三水 夏飞 杨其 张志军 田兆贤 xuqingzheng fly861109 dashan007 liufei861109

发表评论 评论 (18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9 19:2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