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ring87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pring87

博文

为什么有些国家级项目的成果未能结项?(上)

已有 12733 次阅读 2010-5-3 00:32 |个人分类:读研思考|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国家级项目, 项目成果, 结项

 

近日,本人在网上冲浪时,发现一则有意思的信息。

20103月,全国社科规划办共审核、审批了183份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成果鉴定结项材料,其中148项成果质量较好,准予结项;35项成果因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未能结项。占19.13%,其中有32项成果需要参考鉴定专家意见进行修改并写出修改说明报我办备案复审;有1项成果质量较差,专家鉴定等级为“不合格”,需要修改后重新申请鉴定结项;有2项成果或因研究时间拖延过长且未能达到预期研究目标,或质量较差且收到我办反馈意见函后未进行认真修改,被终止研究。

以上材料显示的仅为今年三月份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成果鉴定的情况。而每年国家、省部、市厅以及各大高校内部审批与审核的项目成千上万,国家级的项目审核鉴定不合格率尚且如此之高,下面各级课题项目的审批与审核情况,可想而知。那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课题项目迟迟不能结题,造成项目拖期或者直接撤项,既有客观原因,如主研人员调离、变更,经费不足,研究中出现新问题等。也有主观原因,课题负责人从思想上未重视项目研究工作,或因教学、行政任务重而无暇顾及课题项目,或因项目申请过多,科研团队人员不够而影响研究的进展和成果产出等。而我们仅从结果导向的角度,从课题研究成果报告未能通过审核的结果来看,主要是成果质量未能满足审核要求所致。

以上原因解释仍不够系统,因此自身又花了一些时间,查找相关资料,现特将课题研究成果报告中存在的不足之处进行梳理,概括为以下九点。一方面希望能为学术团队在开展科学研究的过程中提供指导作用。另一方面想通过科学网的平台,与大家一起交流、共享,希望能给更多人带来便利。

1.      与立项不符

项目结题报告,评审第一条即为是否与立项设计相符。一旦出现脱离立项设计,那肯定是被打回去重新修改,暂缓结项。甚至连修改的机会都没有,即直接撤项。与立项不符,主要存在以下四种情况:

1)偏离研究主题。如项目立项设计为《“A”的……研究》,其研究主题应为“A”,若项目结题报告中重点研究与“A”相近的“B”,或者与“A”无关的“C”,则偏离了研究主题。

2)缩小研究范围。如项目立项设计为《西部地区“A”的发展现状研究》,“西部”包括“西南部”与“西北部”,两个地区“A”的发展现状,均不可偏废,否则就有缩小研究范围之嫌。这是在研究地区范围的缩减,还有研究调研期时间缩短,或者研究领域的范围缩小。

3)擅自改变研究内容。如课题为《西部地区“A”与“B”的比较研究》,并在立项设计中确定了论证角度,明确“AB的比较”为研究重点,但在研究成果报告中,大篇幅地分别论述“A”与“B”,对两者的比较论证较少;或者中途插入“C”,后面着重讲到“AC的比较”、“BC的比较”,而缺少“AB的比较”,此亦为擅自改变研究内容。

4)遗漏所应包含的重要内容。同上例《“A”的……研究》,若“A”包含了“A1A2A3A4”四个方面,要做好“A”的研究,必须从这四个方面充分论证。若缺少任何一个部分,均可视为“遗漏所应包含的重要内容”。

2.      文题不符

文题不符,通俗一点讲,即为“挂羊头,卖狗肉”。主要存在两种情况:一是因项目报告标题设置不恰当二是内容与主题结合不紧密。以下通过一些例子加以说明:

1)题为《基于“甲”的“乙”研究》,其题目的中心点是“乙”而非“甲”。若报告内容基本上是以“乙”为中心开展研究,而涉及“甲”的内容较少。内容游离于主题,重点不突出,可谓“文题不符”之一。

2)题为《中外“A发展”比较研究》,重点应落在“比较”上面,而报告内容大篇幅地谈到国内外的发展情况,而对中外比较的内容较少,此谓“文题不符”之二。

3)题为《“甲”与“乙”的“A”与“B”研究》,则仅对“甲”、“乙”、“A”、“B”分述,或者仅对“甲的A”、“甲的B”、“乙的A”、“乙的B”分述,或者仅对“甲的AB”、“乙的AB”分述,均为不妥,重点应为综括各者之间区别与联系。理应综括与论述的未进行综括,即为“文题不符”之三。

4)题为《“甲地区”的“乙”研究》,若未能紧扣“甲地区”实际情况,则缺乏对“甲地区”的“乙现状”分析,因而缺少针对性。其为“文题不符”之四。

5)题为《“A事物”的创新理念研究》,一方面“A事物”的创新理念未突出,另一方面创新理念中也未体现“A事物”的特殊性,均为内容与主题结合不紧密,可谓“文题不符”之五。

如此等等。

3.      数据资料不足

科学发展,犹如一条长河,应该是长江后浪推前浪;亦如接力跑,应该是后人以前人既有学术成果为基点,继续前行。前人已经解决的问题,我们不必再费力气去做重复劳动。我们需要汲取前人已有经验,去解决前人没有解决的新问题。我们需要了解前人所遇到的疑难焦点,再去解决它,就可以少走许多冤枉路,事半功倍,对科学发展作出新贡献。《荀子·劝学篇》说:“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夷之所学也;吾尝其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说的也是这个道理。调查研究,始于收集材料,旨在尽可能了解前人对于这一问题已经发表过的意见,和已经取得的成果,吸收并继承,取其精华,剔除糟粕。要做到这一切,全在于材料的收集。若材料收集不足,不可避免遇到一些问题。

数据资料缺乏可信度,不利于研究报告中解释某种现象或证明某些观点的重要论点。主要问题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数据资料陈旧,缺乏时效性。对已有研究资料的收集不够全面或不够新颖,导致对学术成果的关注和借鉴不够而影响研究报告质量。其一,体现在采集的数据上。例如《目前“A”的发展模式研究》,其时效点为“目前”。今年是2010年,若今年尚未有统计数据,那至少得采集到2009年的统计数据,使该报告具有“目前”的时效性,否则均为数据陈旧。其二,表现在引用的文献资料上。若近三年的最新文献引用较少或者未引用,则为文献资料年代久远,未反映出该研究领域的最新动态。此外,研究报告的创新性也会受到怀疑,如果没有最新研究动态,能保证你的研究报告未与已有研究重复?

2)数据资料不准确,出现明显错误,或者使用不当,严重降低研究报告的可信度。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

第一,重要数据资料没有出处,在表述上采用一些较模糊的提法。如“据统计资料表明……”、“2008年的一个调查显示……”、“根据一些研究机构前几年做的估算……”等。或者多年引用同一年的数据。或者“已有研究发现……”、“某权威人士称……”、“某著名学者曾提出……”等等。

第二,引用的数据或观点大量出自于质量较低的文献。如国际一般期刊或杂志(magazine)或书(book)或报告(report);国内会议论文以及国内一般期刊或杂志或书或报告,甚至是完全使用从互联网下载的资料。严重缺乏权威文献资料,如经评审的国际学术期刊;博士学位论文;国际权威机构的报告;经评审的国际会议(英文)论文(收录于论文集);经评审的国内核心学术期刊(journal)以及公认的好书(教材/研究专著等),从而降低数据资料的可信度。

第三,引用数据资料与本研究无关,或选用文献主题与论文无密切关系。

第四,引用数据资料未遵循学术规范,或断章取义,或擅自篡改,出现明显错误。

第五,引用数据资料,缺少必要的梳理,缺乏必要的提炼概括,或者对调研所获得的数据资料只进行了简单的频数分析,数据挖掘不够充分。

以上这些情况,均极易降低研究报告的质量,使研究缺乏可信度。

(待续)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87086-319036.html

上一篇:连工作都找不到,读的是什么研究生?
下一篇:为什么有些国家级项目的成果未能结项?(下)
收藏 IP: .*| 热度|

24 陈远建 王进 郝震冬 刘全慧 陈儒军 刘立 吕喆 陈湘明 李泳 韩健 曹丽 黄璐 贺爱群 李萍瑶 周灵娜 仇三水 杨其 张志军 田兆贤 dnastar fly861109 passerby liufei861109 wangju0107

发表评论 评论 (7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9 16:4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