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冬天》
文/关燕清
喜欢作者的文字,即使在他最不张扬的《冬天》。总觉得作者是一个延宕在青春期里的孩子,有着敏锐而略有点病态的唯美的感受,执意放逐自己在“涨落”与“破缺”之间,“宕实”和“退简并”之中,“基态”和“激发”的间隙。爱着一抹迷蒙的幽蓝,安静而任性。世界因而多变而美丽。而作者在每件事情之初,总是准备跳跃了过程以愈加躁动的内心面对冰凉却充满各种可能的虚空或是真实。没有开始,没有结束。
较多时候迷恋上作者绝美伤感的寂寥和午夜沉醉的时光。那是因为他的文集,他的《冬天》,细腻地令人心痛。而生活,我以为总是要健康而快乐的。可是他喜欢冰凉的冬天。因为有寒冷,才“有对称的丰腴与宽厚,有破缺的冰凌与演化,有形态的精灵与别致,有色散的奇异与动量,更有分布的协调与归一,偶尔还有激发的创新和突破。”仔细想来,他喜欢的哪是冬天呢?
朱自清也有一篇同名的回忆性叙事散文《冬天》。提起冬天,人们自然会想起北国茫茫雪野的世界,灰蒙蒙的天空罩着冷飕飕的寒气,透着冰冷。而这篇大家的叙事散文却通篇不提冬天的冷。倒是有很多热闹的景象,其中就有与童年和父亲、兄弟围着小洋锅吃白水豆腐的场景。。那些发生在冬天里的事,洋溢着浓浓的亲情。原来,冬天是可以这样描写的!
偶尔也会在冬日的深夜吟咏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这清冷暗香的意境仿佛就是《物理人生》作者喜欢的《冬天》?故而,不妨学学白居易的《问刘十九》嘀咕五言道:“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呵呵。更有唐朝鲍溶的《冬夜答客》也颇有趣:“冬日诚可爱,不如夜漏多。幸君霜露里,车马犯寒过。。。因忆古丈夫,一言重山河。临风弹楚剑,为子奏燕歌。”所以说,作者喜爱冬天,就是喜欢一种宁静,一种伤感和依念。
冬天,对于正值壮年,忙于出成果的科学家群体来说,实在会是雅然而鲜有回应的,只不过是作者在内心堆砌了一个疏离的世界。然而,作者对冬天的欢喜,有了成长的痕迹,他说:“冬天携带寒冷,让人生(物理)具备了沉淀、宕实和退简并,使得轨道的分布变得光滑柔和、欲望的分布变得局域而充满弹性、功利的能量图谱有了正则坐标而少了无序跃迁、。。。到了春天来临时,我们再将基态、有序、对称、激发、色彩奉献给春天新的生命孕育。”那么,他知道了自己要什么,如何去要,而不是被要,和寻找亮光的一筹莫展了。
冬有所恋,春有所憾,天光依然静谧,轻笼着曾经遭受苦难的灵魂。那么,再给作者一个冰凉而凛冽的冬天吧,他一定会加倍珍惜。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2-5 22:1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