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行者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tutor 我,一个立志成为中国最好教师的教育工作者

博文

导则成为强制性标准预示着什么?

已有 4253 次阅读 2010-2-8 23:20 |个人分类:环境保护|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环评, 导则, 强制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HJ 2.2-2008)和《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声环境》(HJ 2.4-2009)分别在2009年和2010年开始实施,这两个新导则的共同点就是都是强制性标准,而它们替代的原导则都是推荐性标准。再加上新颁布的《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煤炭工业矿区总体规划》(HJ 463-2009)和《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城市轨道交通》(HJ 453-2008)均为强制性标准,这足以说明,环境导则以后均会以强制性标准的面貌出现,原有的推荐性标准也会被替代为强制性标准。

        这种变化说明了什么?说明了目前我国的环境影响评价已经由一种探索研究型的工作转化为一种程序化的工作。拿工厂中的产品打个比方,它如同从一种需要工程师们不断改进新产品发展成了一种一般熟练工人就能生产的标准化产品了。

        这种变化又预示着什么?预示着我国环评市场将有以下变化:

        一、高校和科研机构将退出,这绝不是空穴来风。高校和科研机构是最早的一批环评单位,这是因为那时环评程序和方法还不成熟,需要有人在评价工作中不断探索完善它,这种工作只有有科研能力的高校和科研机构能完成,这也是以前导则均为推荐性标准的原因,它不成熟你可以不用它,可用你认为更好的方法。而现在,导则已经是强制性标准了,没有选择,高校和科研机构作环评的意义就没了,而且它们的事业单位和企业单位的双重身份有可能搞乱市场。

        二、环评资费会降低。前面讲了,导则成为强制性标准,其难度就降低了,其成本必然降低了。更何况近些年环评市场的竞争已经使环评的经费大大低于收费标准,收费标准的调低或取消已是大势所趋。

         三、环评中的计算工作将主要依赖于定型的软件。导则成为强制性标准,计算方法就固定了,相应软件的开发也就方便多了。

        四、报告书变薄。计算过程依赖于计算机软件,报告书中只需要说明使用什么计算方法,结果是什么就行了,不需要把选择方法的原因和繁杂的计算过程写入报告中,因为这在导则中已经规定好了。

        五、对从业者的素质要求降低。还是那句话,从一个研发工程师的门槛降低到了熟练工的门槛,不需要知道如何选择,不需要知道如何计算,严格按导则来编制,会应用环评软件就行。

        六、要求更严格。虽然讲了以上五条,但并不意味着要求降低了,相反要求更严格,这才是最重要的一条。导则成为强制性标准,报告书的编制程序就更加固定,变数减少,更易看明白,也就更不容易糊弄过关。

         这其实也就是一个市场从幼稚走向成熟的一般规律,先进来的靠头脑赚钱,后进来的靠力气赚钱。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39065-293745.html

上一篇:
下一篇: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总纲
收藏 IP: .*| 热度|

0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3 16:3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