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真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周可真 苏州大学哲学教授

博文

捐善款与纳德税的区别

已有 4110 次阅读 2010-1-13 06:44 |个人分类:转贴转载|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善款, 德税, 德税心理现象

       有网友在拙文《张磊者,知义达礼之君子也!》下发表评论说:“耶鲁是贵族学校。看看布什三代都在耶鲁读书就知道了。捐钱给贵族学校还什么君子。。。哈哈”。这看起来似乎只是“哈哈”一笑的不经之评,其实令人深思,也值得深思。

        张磊先生的捐款,分明是出于报恩之心。报恩是不分贫富的,知恩则图报,所报者当然是自感有恩于自己的人或组织。行慈善的捐款,才区分贫富。慈善之人,其慈善之心,常在贫穷困危之人,其捐慈善之款,旨在济贫扶困,解人之难,救人之急,故常要区分贫富,识辨安危,以便其善款真正用到当用之地。


       可惜长期以来,我们这个国家一直缺乏正常的感恩教育,慈善教育就更没有了,因为慈善组织被纳入了政治组织系统,受党政机关管辖和领导,相应地慈善教育以及感恩教育也都被纳入思想政治教育范畴。如此,捐款便成了政治范畴的行为,倘有必要做扶贫济困的捐款之事,则常由各级行政组织来进行“依靠群众,发动群众”的政治动员,并依托其党政权力的威势,用政治纪律或政治道理去“感召群众”,让群众觉得不捐款不行抑或至少觉得难以过得去,于是便有人民群众纷纷“争先恐后”的“自愿捐款”。这种在外力推动下被政治动员起来的“自愿捐款”,实际上不是捐善款,而是交德税。

        捐善款与交德税的区别在于:捐善款只报恩明义,而不图名利;交德税则是为了自己博得个好名声或至少求得自己的名声不受损害或不让自己落得个坏名声,且由于这种图名保誉的行为是出于政治考虑,是否捐款或捐款多少,是直关乎自己政治前途的事,故这种图名保誉在本质上不过是为了图利而已,这便是交德税的实质。

       长期以来,人们普遍的只知交德税,不知捐善款,故也不知捐善款是意味着什么,更不清楚捐报恩之款与捐慈善之款之间有什么细微的区别。

       那位网友的评论,正是反映了通常只交德税的人的普遍心理——基于政治考量的道德心理,是用这种政治道德心理去揣摸和理解捐报恩善款者的心理反应形式。张磊捐报恩善款的行为之广受国人非议,实质上也是属于这种心理反应形式,不过对更多人而言,是属于用基于是否爱国的政治考量的政治道德心理去揣摸和理解当事人的心理所做出的心理反应形式,这种心理反应形式本质上属于具有当代中国特色的“德税心理现象”。

       以公共管理学的视野来看,上述“德税心理现象”是反映了当今中国的社会自治能力还比较差,与西方国家的非政府组织(NGO)和非盈利组织(NPO)相对应的我国的事业单位,其与政府之间尚有比较密切的关系,通常从属或依附于政府,而不具有离开政府独当一面的社会管理能力。所以,从张磊捐款事件上所暴露出来的“德税心理现象”,尽管不能令人满意,但这种社会心理现象是由中国社会发展之特殊历史进程所决定的客观现实的反映,要改变这种心理现象,必须改变这种社会现实,但这种社会现实的改变又是一个渐进的客观历史过程,不是靠主观的道德愿力或政治愿力就能“立竿见影”地达成的。不过,如果有越来越多的人能够清醒认识到这一点,这无疑将有助于越来越多的人自觉地参与到改变这种社会现实的历史创造活动中去,从而加快我国的社会自治能力之发育与成熟的进程。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126-286688.html

上一篇:拙著被黄山书社列为精品用书
下一篇:传统文化为何缺乏体现人性的道德良知?
收藏 IP: .*| 热度|

7 刘耀 刘进平 黄富强 吕喆 李志俊 刘晓瑭 djiang

发表评论 评论 (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8 20:5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