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安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陈安博士 御风而行,把酒邀月,穷极宇宙,留意身边

博文

评价在数学上是易题,在管理科学中是难题

已有 3472 次阅读 2009-12-15 14:04 |个人分类:物论|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关于评价,我有名人名言一句,又自称其为陈氏评价困境,这句话说道——

??完全可以决然地说,现实中几乎所有的多准则排队评价,都能在结束后很容易地找到一个很漂亮的反例,来证明这个评价结果是荒谬的。

??怎么会出现如此困境?评价真的如此之难吗?

??其实,评价在数学里是易题,象上述多准则排队评价,基本可以等同为多维空间中在确定约束下寻找一个最优向量,这个向量一般是存在性没有问题,甚至还可能具备唯一性。

??但是,怎么在管理科学中就成了难题呢?

??这与管理科学和实践息息相关是分不开的。

??管理科学中的评价问题,并非是要找到一个最优“向量”,更多是为了在评价结束后进行资源的分配,当然,这一所谓的资源可以是广义的“资源”。所以,评价都带了目标的,评价本身都不是目的,而是为了后面的其他目的。

??即便管理中的评价是为了评价,那么选取的指标中也很难找到完全反应某个准则的具体化的属性。甚至,再远一步,即便是找到确定性的指标和属性,因为权重的不同选择也可以造成后果的极大差异。就如评价健康与否这样的一个简单问题,如果我们选择身高、体重或者某些身体上的比例,也无法说明是否真的如此,所有的这些数值都会有一个适用范围,超过了范围,即便比例依然是黄金数,也一样是不健康的。

??更不要说素质方面的评价问题了,更是无法说清楚。

??也因此,如果参与排队评价的人多,对于任意一个结果找到一个反例的可能性也就陡增。

??所以,考试中要按分,因为如果要按所谓的素质,要冤死很多人,只好按分,而分有时候也说不清楚,比如作文的分数,就是个太弹性的东西,也就需要标准化试题,尽量减少主观性带来的偏差。

??于是,荒谬的事情就愈发增加,当要参与排队的人群大到可怕的地步(中国国情的最大特点就是所有排队中人数都多到可怕),其间荒谬的事情就更多了。

??最后,如果很多大佬在一起确定了一个评价准则,则大家就会按照这样的准则去努力,而如果这样的评价可以机械化,则很好,比如生产产品的质量控制。而反之,如果这样确定出来的准则本来就不能沿袭机械化的路子,则全体排队人员还是会按照这样的准则去行事做事,最后的结果一定是“被迫机械化”。科学的创新在这样的机械化面前就根本没了机会。

??中国的科学界或者教育界,因为不管什么事情,排队的人都太多,而准则的确定却是机械的,根本不给不愿意被机械化的人以机会和空间。

??“钱学森之问”当然无解。

??钱学森自己所以脱离了被机械化,是因为他的主要科学生涯在比较宽松的环境中经历,而回到中国就是老大,国家对于武器的强烈需求又不会限制他思想上的发挥,一旦限制,就很可能造不出来,这个风险远远大于限制的风险,所以干脆放手。

??所以,钱学森本身脱离了成为“钱学森之问”背景的可能性,可是,长期在学术上自由思想的他却不知道更多其他学者没有这样的机会,他的困惑也就可以理解了。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53483-278791.html

上一篇:环佩叮当
下一篇:快点申请剥夺杨振宁的诺贝尔奖资格
收藏 IP: .*| 热度|

6 武夷山 赵星 刘进平 吕喆 迟菲 贺天伟

发表评论 评论 (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7 18:4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