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文化足迹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vnaiji 邮箱:naijilv@gmail.com

博文

演化——之三:进化与退化(下)

已有 5016 次阅读 2009-12-12 08:00 |个人分类:科技|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进化, 系统, 演化, 退化, 耗散结构理论

吕乃基

讨论进化与退化关系的另一个视角是普利高金的耗散结构理论。

普利高金(还有多种译名)的耗散结构理论为人所熟知。博主的多篇文章都有所涉及。本文还要引以为学术资源。

比较生物进化和热力学第二定律,前者进化,后者退化。生物学和物理学难道遵循不同的规律?关键之一是,前者开放,后者封闭。在开放的情况下,系统就可以从环境中吸取负熵以克服自身的熵增。

在生理上,人的一生,前20年是吸取负熵发育成长,不断完善自身的过程;中间20年,大致是体内的熵增与吸取的负熵平衡的时期。如日中天。其实,太阳本身在其演变的道路上也正处于引力与核反应均衡的时期。40岁之后,体内不能耦合的成分日渐积累,如自由基,干扰机体正常运行。虽说有昂立一号之类,终究难以克服体内的熵增。

在计划经济年代,强调共同富裕,强调一碗水端平。在当年贫穷到“被爱情遗忘”的日子里,本来碗里的水就不满,若“端平”,就谁也喝不到水。改革开放的要义之一是,把中国区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系统,另一部分为环境。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让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在某种程度上就是碗向“一部分”倾斜,让这部分先喝上水。

于是,深圳、东部,就先富起来。细细想来,这些地区之所以先富起来,缘于在政策感召之下,西部的人才源源不断流向东部,然后是资源和钱财,是分配下达的上市指标。更有数以百万计的农民工,他们创造的剩余价值留在东部,带回家的是可怜的工资。随着负熵的流入,东部迅速腾飞。东部也就是“系统”的发展,以西部也就是“环境”的落后为代价。

回顾历史,以及放在更大的层面上,从地理大发现至今,发达国家的发达以不发达国家的不发达为代价。例如,从19世纪到20世纪上半叶,中国的棉花、白银流到英国等国家,流回来的是加上剪刀差的制成品和黑色的鸦片,中国的劳工、人才流过去了,流回来的是八国联军。这种情况如果一再加剧,环境一旦不能再提供负熵,就会反过来危及系统本身的运行。当今世界的一些事件或许就与此有关。

在更大的视野下,人类社会作为系统的发展,必然要从自然界吸取负熵,也就是以环境的退化为代价。要想避免环境的退化,或者就如伏尔泰评论卢梭所言,回到四足走路的岁月。

 

系统的进化以环境的退化为代价,人类的进化以自然的退化为代价。既然如此,又如何谈论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自然界在人类起源之前一直在演化,同时也一直“和谐”。何也?究其原因有二,其一,自然界本身区分为两部分:舞台与演员(见本系列“之一”),分别主要承担进化与退化之责,其二,循环(见“之二”)。退化的产物,成为进化的源泉;进化的顶点,又孕育新的循环。生命的起源,在于一系列循环构成的超循环。演员与舞台,系统与环境,以及循环演化,或许就是武夷山老师在对“序”的评论:阴阳和合。但是人类起源后的所作所为,特别是工业革命后,却在“征服自然”的口号下一路高歌猛进。“喝令三山五岳开道,我来了”,“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就是狂妄心态的写照。开环、线性,是人与自然关系不能持续的原因。当前提倡循环经济,实际上在有人类之前,自然界的运行一直是“循环经济”。张星元老师的系列文章很好地说明了这一点。所谓循环经济,不过是师法自然而已。

 

道法自然,是“道”得以长久的根本之计。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10844-277981.html

上一篇:演化——之三:进化与退化(上)
下一篇:演化:进化与退化——之四:时、空、量
收藏 IP: .*| 热度|

1 mqh

发表评论 评论 (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9 15:4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