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思唯尔(Elsevier):与中国科技一起成长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hangyuguo 科学出版人

博文

十月行踪

已有 4370 次阅读 2009-11-1 12:21 |个人分类:爱思信息|系统分类:图片百科

自从庆祝完伟大祖国60华诞之后,便进入了我一年中最繁忙的十月。在电脑outlook的日程表上,十月份的行程早在半年前就排好了。

北京——杭州——上海

邀请爱思唯尔期刊集团最高领导Martin Tanke来中国访问。这么做,完全是为了期刊团队的发展。这支团队太年轻,级别比较低,声音无法传达到上层。离开总部领导的支持,这支团队的发展就成了问题。如果你看了李开复最新自传《世界因你而不同》,就知道跨国公司每一个中国区总裁,都有一个繁重的任务,就是让身居万里之外的总部领导,了解中国文化、中国市场和中国团队。

13日我们在北大搞了一个战略合作签约仪式。准备在期刊出版、作者培训和学术交流等方面加快合作步伐。北大常务副校长林建华出席签字仪式并讲话。特别令我自豪的是,他在讲话中说:爱思唯尔中国区秉承“把中国最需要的科技信息引进来,让中国最优秀的科技成果走出去”,你们坚持这一条,就是我们加深合作的基础。这两句话,是我来爱思唯尔以后想出来的。我希望这能够成为爱思唯尔今后在中国的定位,也愿与全体中国区同事共勉。

14日从北京飞往杭州,到浙江大学拜访了杨卫校长。杨校长是爱思唯尔一个国际期刊的地区主编,此行主要是了解我们如果能够给他提供更好的服务,以及中国科研界的一些情况。与杨校长的谈话约一小时,很愉快。杨校长的英文很好,节省了翻译的时间,谈话很有效率。随后又拜访了在浙江大学的两位爱思唯尔期刊主编潘洪革和方维焕。潘老师是浙江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系的教授,方老师是浙江大学动物预防医学研究所的所长。

杭州之行日程很紧,竟没有时间带Martin一游西湖,非常遗憾。16日上午坐火车去上海。在上海我们拜访了上海交大的钟建江教授,他也是我们期刊的一位主编。

 

北京——波士顿

从上海返回北京,已经是星期六下午了。在家里仅呆了一天,星期一(19日)便飞往波士顿,参加爱思唯尔高层管理人员会议,来自全球各地的120位爱思唯尔高层管理人员参加了会议。这个会议每18个月开一次。这是我作为中国区总裁第一次参加公司高层管理人员会议,我与医学部的中国区总裁是仅有的两个中国人。科技部的全球总裁Herman van Campenhout非常重视中国区业务,我直接汇报给他。从公司的级别来讲,我是level 4(第四级)。看李开复的自传,他加入微软作中国研究院院长时,是level 15。他后来给微软高层的建议是,让中国区总裁直接汇报到总部,而不是亚太区那里,提升中国区的地位。我非常赞同。

波士顿秋意正浓。早晨我沿着查尔斯河跑步,路过麻省理工校园,一直跑到哈佛大学,一路上秋叶缤纷,色彩斑澜。公司的最高层分别做了演讲,对经济危机形式下的公司业务发展,给出了战略方向。听了他们的演讲,对如何开展中国业务更有数了。值得一提的是,尽管是高层会议,但没有人作长篇大论的讲话,包括CEO在内,每人不超过20分钟。如果按某些中国政府机关和国企的习惯,公司CEO的“重要讲话”,怎么着也得一个半小时啊。从节奏和效率方面,外企是值得中国同行学习的。

北京——上海——北京

在波士顿呆了一周,周六下午返回北京。星期天在家里倒了倒时差,周一一早5点起床,飞往上海。这次来上海,主要是参加中国科协举办的中国科技期刊高层论坛。我邀请了公司负责全球战略发展的负责人Alexander,在大会上做主题发言。同时,这也是为了中国团队。作为正处于上升势头的年轻的高管,我非常希望Alexander了解中国团队的情况,了解中国市场的机会。

我们26日上午在上海会齐,下午到上海交大拜访了图书馆林焕明副馆长和其他两位老师。27日全程参加了中国科技期刊高层论坛,晚上飞回北京。回到北京,已经是深夜12点了。第二天一早,又去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拜访付于武秘书长。付秘书长给我们介绍了一下中国汽车市场的情况,这是我第一次接触汽车市场方面的知识,感觉非常新鲜。下午在办公室开全体会议,请Alexander给大家讲了公司未来五年的战略发展方向。

晚上又请几位team leader与Alexander共进晚餐,在比较放松的环境下,加深了解。

 

北京——宁波

仅在办公室呆了一天,星期四晚上又往宁波,参加中科院自然科学期刊第19次学术研讨会。我在会上有15分钟的发言。参加这次研讨会,主要目的是与中科院期刊界的一些老朋友聚会,同时也结交一些新朋友。15分钟很短,我只选了爱思唯尔内容创新的一个例子Article of the Future,即下一代论文的模式,给大家作了简要介绍。这么悠闲地参加一天半的学术研讨会,对我来说是很奢侈的事情。总的来说,还是学到了不少东西,了解了不少情况。

第一次来宁波。宁波是一个可爱的城市。抽了点时间,去天一阁一游。爱书人至宁波,怎么能不去天一阁呢?晚上至天一广场,完全是北京上海大城市繁华商圈的感觉,宁波发展得很快。

星期六傍晚回到北京。一身疲惫。至此,繁忙的十月结束了。

 

部分图片:

 



(与上海交大教授钟建江在一起)

 

 



(波士顿的黎明)

 

 




(Alexander在中国科技期刊高层论坛上发言)

 



(天一阁部分藏书)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686-266669.html

上一篇:有关科研经费申请的解决方案(工具)SciVal Funding
下一篇:当科学家变老
收藏 IP: .*| 热度|

1 孟津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全部作者的其他最新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9 10:1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