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晖: 首都师范大学数学系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arithwsun

博文

一代更比一代强:读书篇

已有 4317 次阅读 2009-6-29 13:52 |个人分类:大学建设|系统分类:教学心得

在刘先国的博贴

当代的国内博士生牛!牛!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231956


发了个回帖如下,感觉有必要拿出来专门成文,让更多博友们了解其中的信息量。

其文章比较自信,用一些数据跟前代学生们比较,其中既有课程数目,又有社会压力,但是这些数据到其结论的推理过程,刘先国往往省略不计,甚至数据本身跟结论并无太大关系的时候,也能独成一段(如将年轻人需要买房跟博士能顺利毕业相联系,难倒现在很多博士生在学期间就可以买房了,好像不对),其文章可能是随意所写,讲究个意境,可能我不能从太较真的角度看,要从会意的角度去看。

其实一代更比一代强,这应该是常态。我是89年上的大学,98年的博士,正好跟博主差了一代。

刘先国之博文(以后简称刘博),在读书角度上,主要以上课数目作为证据,不管这个数据本身的比较对不对,其实都有将信息细化的必要:

1. 课程的广度和深度,基础课程基本上变化不会太大,主要是高阶课程。如果刘博能继续深入介绍,以前一些课程在上一代都是研究生课程,但是到了他们那一代的本科生,有一定比例的学生去听去拿了其学分,若是,这就是代际进步。
   广度,也不是说课程数目越多就说明越广。比如学数学专业的学生,若选一大堆音乐、绘画之类选修课,这不能算广度课程,但若他选计算机类、经济类能跟数学有极大相关度的课程,这算广度课程。按此定义,博主若说明,他选了一定比例的广度课程,则这是代际进步。

2.讨论班研讲班(Seminar)制度,我在上本科的时候,虽然经常跟搭档一起讨论数学,但是并未真正一块开个Seminar,实际上,我大学本科四年,根本不知道还有一种这样的学习方式。而比我早十年的一位日本数学家,在东京大学做本科生的时候,从大一的时候就开始这样做了。
  博主若能说明,他们这一代,已经开始有一定比例的学生,组织本科生讨论班,那就是代际进步。
  现在,在我们系,已经开始把本科生讨论班作为制度实行,效果非常好。这又是一代了,比博主更年轻的一代。

3. 图书馆的利用率,实际上课程数目少,有个好处是,爱学习的同学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去图书馆,自主阅读和学习。不过,我们当年的图书馆,书目不够,内容老旧,外文版书目甚至有好些名著都找不到,更不用说研究生学习所需用的外文期刊。现在图书馆已经电子化,国内名校一般都订购了电子下载权,方便多了。当年,我们为了查资料,是要做不少体力活的,查卡片,查Review Book,现在一个点击就到了。
    若博主说明,他们这一代充分地利用了现代资源优势,这就是代际进步。

上面的角度,就是我对大学学习的理解,看事物的角度本身,也会是一个进步,这几个角度,是我的前代大学老师们所忽视的,而我这代开始重视,说明就是进步,而下一代则不仅重视,而且真正做到了,那就又是一个进步。

一代更比一代强!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45143-240932.html

上一篇:年薪制和课时津贴制的背后:国内领袖科学家不上本科生课程的内在原因
下一篇:Ranking Theory: SCI中涉及到的数学算法
收藏 IP: .*| 热度|

1 pkuzeal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6 18:5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