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安年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黄安年 我的博客宗旨:学术为公、资源共享、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博文

博客上传文章和图片的障碍已经排除,谜团有待解开

已有 4400 次阅读 2009-6-28 18:03 |个人分类:个人所思所想(09)|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博客, 上传文图, 障碍排除, 谜团待解

博客上传文章和图片的障碍已经排除,谜团有待解开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2009628日发布

 

近一周多来,我的博客上传文章和图片遭遇速度奇慢和经常中断的困境,平时只需要一两分钟的事往往费了个把小时甚至好几个小时也解决不了,使得博文和图片无法正常上传,有时打开网页也困难重重,这种情况到了24日上传《成熟者的思考(图文幻灯片)》(黄安年文 许令仪供图 黄安年的博客/2009624日发布)时已经无法继续了。

 

几天来,从多种渠道寻找原因,企图揭开谜团却难以破解其中奥秘。这些方法包括,是否有病毒袭击,结果排除;是否所在地区网络堵塞造成速度过慢,经歌华有线检查也已经排除。是否个人这台电脑的系统设置造成网路渠道过度而影响速度,经过科学网技术员电话联网检查一个多小时时间,包括测试追踪也未能发现故障。令人奇怪的是我的电脑问题在科学网的几台电脑运行中并无异常,而我的电脑接收渠道并无问题,出口渠道则严重堵塞。科学网编辑部的技术员准备下周起专门来我家检查原因帮助排除故障,这本来不是科学网编辑部技术维护的本职工作,我过意不去,于是和北师大网络学院的朋友联系,希望下周初方便的时候,我将电脑带到学校去请他们帮助检查问题何在?另一方面,学术交流网的通途公司技术支持部门也在帮我检查故障,他们同样没有发现他们在技术保障方面存在什么障碍。我还感到不仅科学网博客而且学术交流网及北师大的电子邮件信箱上网在星期六也出了故障,莫非我的电脑真的系统设置出现问题,然而这一切,在上周前并不存在,也没有改动过任何设置。这些问题,我真有点百思不得其解。

 

今天上午1145分起,突然发现所有渠道都畅行无阻了(至少目前如此),不过,这些障碍是怎么排除了,谁来排除的,对我来说仍然是个谜?

 

顺便提到,最近接到来自厦门、天津等地朋友的电话询问杨玉圣的学术批评网怎么上不去?我告诉他们,据杨玉圣说他的学术批评网23日遭到黑客攻击,于是25日学术批评网更换了网址,可以从www.criticism.cn新网址登陆阅读。

 

下面转发他的一篇文章:

***************************

杨玉圣:就学术批评网被黑客攻击事告学界师友书(外一篇)

时间:2009625日 作者:杨玉圣(学术批评网创办人暨主持人)来源:学术批评网

 

2009623日下午2时左右,学术批评网遭遇创办以来最严重的一次恶意黑客攻击。据负责本网技术维护的朋友告知:“服务器遭受Dos拒绝服务攻击了”,“网站一打开,整个服务器的网站就都上不去了”;其手段是“模拟好几万、几十万个用户访问网站”,故www.acriticism.com域名暂时无法登陆。许多学界师友或网友纷纷来电话或短信或电邮询问究竟,故自625日中午起启用本网站的新域名www.criticism.cn

 

本网之所以遭此劫难,据专家分析,是因为来自沈阳的黑客采取了恶性的攻击手段。其原因也不难理解,因为本网于621日下午首发了本人与王建民、许章润、黄安年、李世洞四位教授联署的《敦促辽宁大学副校长陆杰荣教授引咎辞职书》。同时,本网还集中发布或转发了一些学界有识之士针对该抄袭事件的评论。上述《敦促辽宁大学副校长陆杰荣教授引咎辞职书》发布后,引起学界内外的广泛关注,并引起强烈反响。因此,在一个出现过刘涌这样的黑社会的沈阳,针对本网采取恶意攻击,是一点也不奇怪的。

 

但是,这只能激起一切有正义感的人们的公愤,天怨人怒,最后只能让某人“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师友们纷纷来信或留言:“看了敦促辽大剽客校长辞职的公开信,真的痛快,写得真好!中华民族转型和复兴期,特别需要您这样的学者站出来,唤醒民族修养、民族文化和民族传统!”“是不是辽大‘活雷锋干的’?”“看来是打到某人的痛处了”;“黑客恨你们啊?表示慰问和支持!”“强烈谴责黑客的破坏行为!极可能出自辽大、北师大或南京财大。学术批评是学术建设的进步力量。离开学术批评网,学界是无法想象的!”师友们还表达了对本网的关心与祝福:“支持!坚持!”“保护好自己!”“学术需要坚守,批评不惧黑客;新的网址,新的起点,新的开拓,新的收获!”“祝艰难险阻中贵网更茁壮成长!”

 

作为学术批评网创办人暨主持人,本人在此对于学界师友的厚爱、声援与支持表示由衷的谢意和敬意,并对黑客行为表达最强烈的愤怒和谴责!

 

2009625日晚上2220

 

 

学术批评网(www.criticism.cn)首发?2009625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415-240816.html

上一篇:警惕“中美共管世界”论
下一篇:罗荣渠文集之三《史学求索》提要
收藏 IP: .*| 热度|

3 黄富强 苗元华 王立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4 12:1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