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烟了就喝茶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newport 中国农科院上海兽医研究所研究员 功能基因组学及免疫信息学

博文

佛教、美育、科学

已有 5211 次阅读 2009-6-8 00:54 |个人分类:读书体会|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如果你去中国的名胜古迹旅游,常常免不了要参观寺庙僧宅,这使人想起一句古语:“天下名山僧占多”,这些寺庙建筑风格是依托中国的“园林”样式的,故陈垣(字援庵)先生将佛教“能利用园林”这一点归结为佛教能传布于中国的三点原因之一;援庵先生提到的其余二点为,一、能利用文学,二、能利用美术。他认为帝王的提倡这一点不包括在内,因为帝王有提倡的,也有毁佛的。
    我理解援庵先生是从传播媒介或工具这方面来解释佛教能在中国传布开来的缘由的。但更深入一层的解释还是要从中国文化具有融合和澄清外来文化(包括宗教在内)这一特点上来展开,如钱穆先生在《中国文化史导论》中所论说的,当时中国有接纳佛教的时代背景,佛教思想中的“慈悲性”、“平等性”、以及“反心内观”的态度等,与中国传统观念和精神是相融洽的;并且,一定是经过改造后的(澄清)符合自己口味的中国佛教如天台宗、禅宗等才可以传播持久的,而这已经是变味了的,“已不是小乘佛教之出世迷信,也不是大乘佛教之纯粹的哲学思辨,也并不专在一切宗教的威仪戒律上努力。他们已偏重在现实人生之心理的调整上用工夫,这已走入了中国传统文化要求人生艺术化的老路“。当然,这一过程是漫长而又艰难的!
    由此,我引申出一个可能的结论,那就是早年蔡元培先生倡导的在中国“以美育代宗教”是可行的,因为,美育实际上就是教你怎样实现人生艺术化的。当然,和佛教善于利用文学美术和园林等载体来吸引文人雅士这一群体一样,美育首先也应当先熏陶青少年们,而不是像现在这样从幼儿园起就开始谋划算计怎样进重点学校,怎样玩大人的游戏,怎样面对苦海无边的未来。
    由此,我又想到,科学精神也一定会在中国传布开来,因为,我们已经迫切需要用科学精神来充实我们的文化;而且,我们已经知道实事求是客观待物的科学精髓,也知道假设悬拟的科学方法等等知的方面;缺的只是做科学的制度和环境条件,也即是科学行动受到了障碍,这障碍最大的还是如帝王毁佛、权力、资本诱惑等等方面,说白了,一是要克服来自外部的对科学自由探索的各种干扰(包括许多评价体系),二是要与政界、商界抢脑力资源
,因为人的权力欲、物质欲和求知欲都是很发达的,也是互相竞争的。
    我还想斗胆预言:如果像有中国化的佛教一样,也出现中国化的科学的话,那么一定是系统xx学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64967-236829.html

上一篇:编书?著书?还是编著书?
下一篇:你从雨中来诗化了悲哀......
收藏 IP: .*| 热度|

2 武夷山 王力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 02:4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