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知斋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王中宇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子非我,安知我之不知鱼之乐?

博文

树,砍不砍?

已有 4391 次阅读 2007-2-2 16:43 |个人分类:教育观察

树,砍不砍?

《京华时报》325报道,因建设首都机场快速轨道,计划砍伐杨林大道(机场辅路)的几万棵树木,北京市园林局与“首都机场快速轨道设计单位”发生了激烈争执。

据报道:“现名机场辅路的杨林大道位于温榆河北,周边栽种了近万亩树木,因其中有大量杨树而得名杨林大道。近年来,随着温榆河水质的改善,大量白鹭和夜鹭聚集于此,已成为北京一景。”

为保护这几万棵树,市园林局副局长郑西平不惜辞官:“我们要与相关部门协商。一定要把杨林大道保护下来。这么多树要是真的都被砍,我也就不干了!”

而“首都机场快速轨道设计单位有关负责人”表示:“如果我们把线路都修到树稀的地方,会对轨道的线路有影响,因为树稀的地方可能有人居住,这样一来,无形中会增加拆迁的成本,可能最终代价会超出砍树的代价!”

保护环境与方便交通都是市民所需,看来这是个“鱼与熊掌”的问题。既然都是为了百姓,何不将各种观点、各种方案公开出来,邀请市民参加讨论?需知市民中既有利益直接相关者,又有各方面的专家,更有关心首都和谐发展的热心人士。让大家充分了解信息,充分沟通意见,所做决策理应更科学、更符合民意。现在网络如此方便,做到“充分了解,充分沟通”的成本与决策失误的代价相比,微乎其微。

这样做还可以得到更多的收益。

首先,各“有关部门”学会从市民吸取智慧,与市民沟通,向市民解释的本领。市政府的权力来自市民,重大决策与市民商量,而不是关起门来搞部门平衡,这是政府现代化的标志,更是提高执政能力的根本。

其次,在这一过程中,可以摸索做出重大公共决策的合理机制,将“公示”、“论证”、“听证”、“问责”等现代行政管理手段落实到法制化的、可操作的细节上。

最后,也最重要,形成市民参与市政公共决策的风气和氛围。任何市民,无论他是官是民,无论文化高低,也无论是历代“从龙入关”者还是刚进入北京的“打工者”,都有平等的机会了解情况,表达意见。这对于形成公民意识、形成社会认同感至关重要。构建和谐社会,何不从这些地方入手?

一个国家,如果其国民无法参与社会公共决策,肯定不是现代国家,不管它有多少现代化的设施,也不管它“现代化指标”有多高。

《科学时报》2005328 一版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67-223.html

上一篇:五色棒
下一篇:五大关系看电业
收藏 IP: .*| 热度|

0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3 21:0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