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fe and law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hangujushi "我将痴心空对月,醉看落花总无情"

博文

《中国社会科学》版面有多贵

已有 4934 次阅读 2009-3-25 20:36 |个人分类:生活点滴|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中国社会科学》版面有多贵

来源:《中社会科学院院报》 2009年1月8日

本报讯(记者李春艳)“花五六千元,可以在社科类核心期刊发一篇不超过5000字的论文,花2万—3万元,可以在专业类高层次期刊上发表,字数可以更多点。”在百度、谷歌等搜索引擎上输入“论文发表”等关键词,可以搜索到几百个网站,它们的任务之一就是帮作者“发表”论文。当记者拨通其中一个网站的联系电话时,对方这样向记者报价。

某些学术期刊收取版面费,已经是“公开的秘密”。近日,更有个别刊物冒用《中国社会科学》的名义四处征稿,收取高额版面费,欺诈投稿作者,以致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网站上出现了这样一则声明:强烈谴责个别刊物冒用《中国社会科学》名义征稿敛财,损害杂志名誉。

上海社会科学院刘长秋博士撰文指出,《中国社会科学》这样的刊物是最不易为人利用的,尤其是不易以版面费的形式为某些不法分子所利用,因为《中国社会科学》向来是中国最顶级而其用稿也相对最为规范的刊物。这一刊物有着极高的信誉,很注意呵护自己纯洁的皮肤和洁白的羽毛。“《中国社会科学》从不收取版面费”,对学术圈里的人来说基本上就是一种常识。然而,作为中国学术界具有重要学术影响的刊物,被个别刊物冒用骗取版面费,实是出人意料。

《中国社会科学》是中国社会科学院主管并主办的综合性社会科学期刊,隶属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自1980年1月创刊以来,《中国社会科学》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关注重大现实问题;坚持刊物的学术性,追求学术创新和学术规范。那么,《中国社会科学》到底收取版面费吗?记者就此采访了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有关方面负责人。该负责人表示,《中国社会科学》从来没有收取过版面费,同时还会支付作者稿费、专家外审费,而且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所属的其他刊物全部如此。

据了解,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历来提倡编研结合,专业编辑编专业稿件。编辑本身既是研究者又是专职编辑,不仅在本学科专业水平得到不断提高,实现自身的发展,也保证了稿件的学术质量。杂志社来稿一般分为以下几种,一种是自然来稿,即作者的投稿;一种是编辑约稿;另外一种是编辑根据选题成熟程度培育的稿件。此外,杂志社还会不定期召开小型的学术研讨会,在观点碰撞中发现重要选题。

据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总编室介绍,目前,《中国社会科学》严格实行专职编辑三级审稿与专家匿名审稿相结合的审稿制度。来稿先经一审也即初审编辑审读,淘汰掉部分不合格稿件。一审通过的稿件再交与二审。担任二审的一般是编辑室主任,通过二审后,原则上还要请外审专家审读,为了保证审稿的公平性、科学性,提高刊物的学术质量,杂志社采用双向匿名审稿方式,即各编辑室在进行稿件外审时,应当根据回避制度,慎重选择外审专家,对拟进行外审的稿件,可要求作者提供1至2名其本人认为需要回避的外审专家。如果外审专家意见相左,必须请第三位专家进行认定。稿件通过外审后,编辑室主任根据稿件进行统筹衡量,再与三审沟通,三审会对稿件提出意见,交由编辑室处理。针对通过三级审稿程序的稿件,杂志社召集各个编辑室举行发稿会,充分讨论所有通过三审的稿件,并根据最后讨论结果确定通过的稿件。发稿会上通过的稿件还要进入最后一项程序——定稿会。定稿会对稿件进行宏观把关后,至此才算最终定稿。在稿件见刊前,还要经过清样审读,对稿件存在的问题做最后的梳理和解决。

为了更好地抵制违背学术道德,无视学术规范的种种不端行为,2008年10月15日在武汉举行的第七届全国综合类人文社会科学期刊高层论坛上,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率先发起了抵制学术不端行为的联合宣言,携手参加高层论坛的50家综合类人文社会科学期刊共同发表了《关于坚决抵制学术不端行为的联合声明》,即“武汉宣言”。《声明》称,将在公共学术平台上筑起一道防范学术不端行为的防火墙,联手抵制各种学术不端行为。

该负责人表示,我们在发稿过程中严格审稿程序,严守审稿制度,就是要杜绝人情稿,保证稿件质量。目前,我们的来稿采用率一般仅在0.2%左右。今后我们发稿仍将继续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严把学术质量关,及时发表我国人文社会科学领域最新和最重要的学术研究成果。如果非要问《中国社会科学》一个版面多少钱,我们只能说是无价的。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94211-222471.html

上一篇:《国外社会科学前沿(2009)》稿约
下一篇:都是版面费惹的祸
收藏 IP: .*| 热度|

0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3 20:4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