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流水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马雷 华侨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招生方向:科学哲学、科技与社会。

博文

友谊地久天长(五)

已有 3987 次阅读 2009-1-18 21:05 |个人分类:生活点滴|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萍是我妻子燕在东大读研时的室友,来自北国的漂亮女孩,大眼睛,白皮肤,高身材,很有灵气。我在武汉读博期间,萍和燕基本上形影不离,无话不谈,共度丰富而寂寞的学生生活。江与萍曾有一面之缘,那时在北大攻博,也同时攻“萍”。江是教授之子,温文尔雅,一个典型的书生。攻“萍”的方法就是书信轰炸,有时一封信上万字。这一点,我就自愧不如了,我给燕写信就几百字,象蜻蜓点水,以至于至今还“留下后患”。江有点“叶公好龙”的味道,他与萍见面时全不见书信上的热烈,连手都不敢拉一下。要不是燕看出江“善”的本质,从中斡旋,他们可能就吹了。
       我读博期间,曾一度回宁,住在南大导师借我的一小套房子里。有一次,江从北京赶来,我和燕邀请他和萍一起吃饭。看得出,他们当时的关系大概比较巩固了。后来,我搬到妹夫在江边的单位宿舍里。江边空气好,视野好,安静,是读书、思考的好地方。燕帮着做做饭,萍也时常过去玩儿。那时,江边还没有开发好,交通不很方便。萍来去都得经过突兀不平的小路,燕总是指示我用车接送。那车就是辆破自行车。
       博士毕业后,我回到东大,有了自己的房子。再后,有了自己的孩子。江从北大毕业,到了复旦,萍也硕士毕业了,就跟着江去了上海,执教华师大。临行前,江和萍赶去看我们的女儿,买了漂亮的夏衣。以后就只能电话联系了。期间,江去西班牙访学一年,萍也跟着待了几个月。他们多少年没有孩子,也打算不要孩子了。但是,奇迹发生在西班牙。他们回国没多久,就得了个胖小子。
       我在上外期间,一直很想去看看老朋友,就是抽不出工夫来。一月八号考试后,其他同学基本上九号离沪,我却买了十号的票。十年了,老朋友啥样啊,不能不去看看。提前几天就电话联系好了,问好了路线。九号上午,我从赤峰路坐3号轻轨到上海南站,转1号线到辛庄,再转5号线到东川,然后打的到交大。江从西班牙回来后就从复旦跳到交大了,在交大新校区边上买了套大房子。转了两个小时吧,到交大门口时,我还没有下车,江就走过来了。他早早就等在那里了。江还是那样,温文尔雅,只是头发有些凌乱,胡子拉杂,不修边幅。
       走进萍的家,一眼就看到那个白胖小子,快一岁了,还不会说话,大眼睛特别神气。我抱过他时,他朝我憨笑,好象早就认识似的。再看看萍,那水汪汪的大眼睛还是充满灵气,只是多了一份母亲的温柔。我问:“小孩取什么名字?”萍说:“叫天立。”我说:“好呀,天立,做
顶天立地的男子汉,有气概。”再看看立天的小手,奇怪了,两个手的手相还不一样,一文手,一武手,文武兼备呢。我说:“你们好好培养吧,以后是院士级的大官呢。”逗得大家大笑。萍说:“他现在只有一样本事,上海市幼儿爬行冠军。”原来,这小子没事整天在地板上爬,练得一身爬功。我打开燕早准备好的胖小子的冬衣,一试,还真地很合适呢。临走前,我拿起相机一阵狂拍,那小子不知道发生了什么,赶紧爬过来抢我的相机。我跟萍说:“吃饭后我就不上来了,你带好孩子。”时间太快了,我感觉到萍的依依不舍。

       江带我去附近的餐馆吃饭,点了很多菜。这些年是怎么过来的?江一一道来,有艰辛,也有甜蜜。江很快评教授了,事业上可谓一帆风顺。但是,江和萍双方父母年迈,身体不好,也没有找到合适的保姆,孩子只能自己带。上课、科研、带小孩,成了他们生活的全部。我说:“我小孩八岁了。其中的艰辛我很清楚。你们这样下去不是办法,还得找个帮忙的。”江连连称是。下午一点多了,我说:“不聊了,你得回去了,别饿了老婆孩子。”江一定要把我送上车。我上了车,车开动了,江才离开。看着他拎着饭菜回去的背影,我想:“今天是昨天的梦想,但愿明天更好。”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8826-210650.html

上一篇:友谊地久天长(四)
下一篇:说与做(一)
收藏 IP: 14.116.141.*| 热度|

2 王鹰 向峥嵘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3 19:2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