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宣布再次降息,从10月15日起下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从10月9日起下调一年期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各0.27个百分点,其他期限档次存贷款基准利率作相应调整。在笔者看来,这是意料之中的事情。此次降息说明我国投资依然不振,人们对未来经济仍持悲观预期。
从笔者近日的跟踪观察来看,中国的经济前景的确看起来不乐观:
首先是社会消费领域不乐观。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1月至8月累计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84万亿元,同比增长21.9%。简单扣除前八个月的通胀水平,实际零售额增速为14.6%。单月来看,继7月增幅创12年新高以后,8月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23.2%,较上月增幅回落0.1个百分点。由于CPI回落明显,8月实际零售增长高达18.3%。在居民实际收入增长出现放缓趋势、股市低迷也让“财富效应”消散的背景下,消费保持强劲增长看起来有点不可捉摸。经济的放缓势必影响居民的收入,当越来越多的居民发现自己的可支配收入低于预期时,未来一段时间中国的内需增长将面临较大的压力。
其次是行业生产领域持续走低。据观察,全国发电量增速已经连续三个月低于10%这个具有标志性意义的增速,且呈逐渐减速状态。据中电联数据显示,6月份全国规模以上电厂发电量同比增长8.3%,7月为8.1%,而8月甚至只有5.1%。一般来说,电力生产和消费是工业增加值的先行指标,发电量和用电量同时出现大幅放缓的现象,很可能说明了全国的工业生产已出现明显减速,尤其是出口贸易较多的外向型经济发达省区,工业生产放缓的程度会更加明显。
而在汽车行业,目前中国汽车市场的销量规模已位居全球第二,且近年来一直增长迅猛。但今年春夏以来,这种迅猛发展的势头则开始放缓。据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表示,国内8月轿车销量同比下降5.4%,而乘用车销量下半年中有3个月可能负增长。此前,油价高企和消费者收入增长放缓已经使得汽车销售量萎缩成为全球性现象,而目前出现在中国,说明国内消费增长的能力已经出现了问题。
国内钢铁行业则“冰火两重天”。上半年,国际铁矿石和国内钢价轮番上涨,而下半年后,国内钢铁市场景气则急速下跌,巨幅调整行情实属罕见。这种产量和价格齐跌的现象主要源于国内钢铁需求面的紧缩,因为用钢大户房地产和汽车行业等投资和生产领域的景气都在下滑。
再次是投资领域。今年前8个月,东部地区投资增长22.6%,增速与去年同期持平;中部地区投资增长35.3%,增速同比回落0.6个百分点;西部地区投资增长29.1%,增速同比回落0.4个百分点。东中西部投资增速全线回落或与去年基本持平,反映出经济放缓的影响已经在投资领域显现。
最后就是进出口和就业状况的疲软。由于外部经济环境的低迷,今年以来中国的实际出口量增速可能已落在了个位数;而进口方面,全球共有59个国家在今年1至7月对华出口同比出现负增长,这一数量远超往年。加工贸易在中国对外贸易中占据了约一半的比重以及中国“世界工厂”的地位,意味着在我国出口放缓的同时,进口也将放缓;而这种现象的出现,本身就说明全球和中国的贸易都在持续萎缩。经济放缓的另一个滞后指标则是就业数字,失业人数的增加已经首先体现在东南沿海等与出口经济密切相关的地方。
从这些现实来看,国家通过减息以提振经济,稳定企业情绪,恢复市场信心是大势所趋。现在,各方关心的是,此次降息究竟会产生怎样的效果?首先,当前国内经济走势是否遭遇瓶颈,仍是一个见仁见智的话题,减息能否提振经济还不好说;其次,减息政策的出台,意味着寻求平衡的“一保一控”的政策基调,将全面让位于“保增长”的目标,这将淡化政府“控通胀”的努力;最后,减息表明中国准备与全球央行一道挽救市场的努力。效果是否有效暂且不提,减息政策的出台,可能加大高通胀卷土重来的风险。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86879-201612.html
上一篇:
长江将变死江,谁之过?下一篇:
要减税还要保证财政支出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