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珣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zxun123 行为上循规蹈矩,思想天地放荡不羁。

博文

猜猜“中华文化标志城”的背后 精选

已有 6141 次阅读 2008-3-16 10:23 |个人分类:随笔|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猜猜“中华文化标志城”的背后

 

黎在珣

 

关于“中华文化标志城”,我在前一篇博文《平视院士》中谈了自己的一些看法。下面掀开鲁迅先生所说的“皮袍”,我们一起来窥视一下发现“中华文化标志城”下面藏着的是些什么?

文化只是用来捞钱的工具。尽管中华文化标志城目前只是地方上的一个创意,现在还在面向全球征集方案,到底建个什么东西还没有确定,但山东济宁市市长张振川非常自信: “中华文化标志城落户济宁,是济宁市的盛事和殊荣!”9日下午,张振川接受齐鲁晚报记者专访时表示,建设好中华文化标志城这一东方文化圣城和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充分发挥其集中华文明成果之大成的展示功能  、寻根敬祖缅怀先哲的纪念功能、弘扬优秀传统伦理道德的德化功能,是国家、民族和全球同胞的信任与重托。

既然“是国家、民族和全球同胞的信任与重托”,那么自然“不可能只是搞一个房子,一个标志性的大柱子,这是全球华人的共同责任,肯定是一个建筑群 (《济宁市长:允许争论 但中华文化标志城定要建》),既然“是国家、民族和全球同胞的信任与重托”,那么自然应该由国家和海外华人来买单,所以,在人大期间,张振川这位焦点人物再次重申了自己的观点:以国家名义设立中华文化标志城建设基金  ”,调动各方面力量投入工程建设。

另一方面,受济宁市委托的规划机构在论证过程中,已经在一笔一笔地算包括都城建立以后的经济效益,如每年在这里搞国家庆典多少次?每次多少人?每人要在这个地方花多少钱?总计多少?今后会以多少的比例增长?旅游收入会是多少?

这些浮出水面的言行充分暴露了项目策划者打造所谓的“中华文化标志城”的真实意图:捞钱。大树要由国家和海外华人来栽,凉由他们地方来乘。“中华文化标志城”这张应该非常神圣的牌只不过是他们捞取钱财的工具和手段。

为少数人捞取政治资本。在国家国力(尽管外汇储备居世界第一)还不强的情况下,希望国家拿出300亿来兴建这样一个所谓文化家园或者精神家园的标志城。面对这种打着文化名义破坏历史遗产和传统文化环境的行为,人们只能做如下猜测:此事如果能够侥幸成功,对相关的人员是一件功德无量的事:既可以捞取足够的政治资本,又为自己在海内外一部分人中赢得“推动中华民族文化的全面振兴和繁荣”和高扬中华民族文化旗帜等美名,还为当地争来了一个聚宝盆。此事即便没有成功,对当事人来说,也是有益无害的——至少是在政治上没有丝毫的损害,还能为自己赢得“推动中华民族文化的全面振兴和繁荣”和高扬中华民族文化旗帜等美名。

希图赢得身前身后名。随着经济的发展,我们不是想着如何加强对当代文化转型的自主能力,以取得决定适应新环境、新时代文化选择的自主地位。而是借着文化遗产热不断升温的东风,在那儿圈块地,然后命名,而且还像抢商标一样,试图把它变成唯一的实体。做着让当代人羡慕让后人纪念的美梦也是他们策划这一宏大工程的初衷之一。

自大心理。济宁市市长张振川311回答记者的提问时称,中华文化的主流是汉文化,汉文化的主流是儒家文化,而儒家文化的发源地在济宁,因此建设地是比较明确的 济宁俨然成了中华民族极其丰富极其深厚的繁荣文明的象征。他们的自大还表现在济宁的东方圣城网的宣传语—“引领政治经济文化走向。这一口号让见多识广、学富五车的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所长郝时远先生都困惑不已:是引领济宁,还是引领全国?东方圣城是不是要引领整个中华民族的走向?”

 

 中华文化标志城规划示意图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017-18324.html

上一篇:平视院士
下一篇:放过孩子吧
收藏 IP: .*| 热度|

0

发表评论 评论 (5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3 16:5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