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珣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zxun123 行为上循规蹈矩,思想天地放荡不羁。

博文

放过孩子吧 精选

已有 4155 次阅读 2008-3-19 18:28 |个人分类:随笔|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放过孩子吧

 

          黎在珣

中小学教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后,中小学教材也就成为各家知识争夺的阵地。

你看,尽管作为群经之首的《易经》包罗万象,内容丰富,保持着矛盾和阴阳的平衡,蕴涵着丰富的哲学道理,即便是一般的大学生也很难窥探其中的奥妙和深邃,但据227《华商报》报道,周易成为新的讨论中心,继中医药知识进中小学生教材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教材民俗乡土进教材专利知识进教材等消息之后。

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章诒和在京剧进校,重新开始总比不开始好》(《南方周末》)一文中写道: “我主张把中国戏曲、中国书法、中国园林、中国绘画、中国音乐、民间工艺以及手工劳作一起纳入美育课。如果教育部门能找一批专家,编出一系列的美育课教材,从幼稚园开始,培养孩子的审美能力,告诉孩子们什么是西皮二黄,为什么一根马鞭就能代表千军万马;二胡的两根弦是怎么回事,《春江花月夜》是什么曲子,瞎子阿炳到底是个什么人;中国舞蹈为什么和西方舞蹈的肢体语言不一样;中国汉字是个什么结构,横竖撇捺怎么写。” 我想说的是,果真如先生所愿,中小学教材不是恐怕而是肯定会比世界上最大规模的百科全书丰富庞大。

今年313日《南方都市报》报道:在全国政协会上,宋祖英、郁钧剑、黄宏、关牧村等21位文艺界的政协委员联名递交了一份关于《小学增设繁体字教育的提案》。委员们的理由是:“繁体字是中国文化的根,知晓繁体字,就是知晓中国汉字的由来、知晓中国文化的由来。而汉字的简化是一种进步的表现,但同时也造成了中国文化的一种隔断。”“于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兴旺都有好处。”看到这则报道的第一感觉是,我们这些文化明星就是了不起,能够想得这么绝妙的主意。一百多年前的王尔德在一篇小说中曾愤愤不平地说:“穿上晚礼服,系上白领带,任何人,甚至连一个交易所的掮客也可以博得文化人的名声。”我想王尔德如果来到中国,他会把他的不平悄悄地收回的。

在现时的中国,中小学生没有了童年没有了少年也没有了青年。现在连婴儿们围着纸尿裤蹒跚在教育大道上。

据说现在大城市里一些人深受西方早期银行论——对幼儿实施早期教育就好像往他们的神经银行里储蓄,积蓄越多,将来受益越大——的影响,相信如果孩子出生后3天对他施行教育,那么父母的教育就晚了3天”。

北京艾索市场咨询公司在2007年做的儿童生活与消费状况研究显示,目前北京城区0——6岁儿童参加早教班(幼儿园之外)的占约15,婴幼儿(3岁以下儿童)参加早教班的比例为14%。

我常想,在现实社会里,许多大人已经被异化为机器,难道婴幼儿就不能过了几天有异于机器或容器的日子?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017-18793.html

上一篇:猜猜“中华文化标志城”的背后
下一篇:为什么要玩?
收藏 IP: .*| 热度|

0

发表评论 评论 (1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3 19:2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