勘探队员之歌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毛宁波 生活笔记

博文

全国粮票里的暖意 精选

已有 632 次阅读 2025-11-9 10:05 |个人分类:中国大学逸事|系统分类:人物纪事

大学教师读研究生与粮票.png

    九十年代初的校园,学术人才的匮乏像初春未融的残雪,悄无声息地压在每个教研室的案头。那时别说博士,就连硕士也难引进,培养青年教师便只能走 “送出去” 的路子,定向培养成了撑起学科未来的重要举措。我看着身边同事们埋头钻研却受限于学识的模样,心中也渐渐升起了危机感 —— 怕跟不上时代的步伐,怕将来被飞速发展的学界淘汰。1991 年,我终于鼓起勇气递交了读研究生的申请,原以为会历经层层波折,没曾想教研室、系里再到学校,一路绿灯放行,那份顺遂里满是单位对青年后辈的期许。

    那年秋天,我背着行囊,踏上了前往东营的求学之路。三年的时光,一半是埋首书堆的苦读,一半是对学校的牵挂(当然还有老婆孩子)。1992 年寒假,我暂别书桌回到学校,刚安顿好便接到系里通知,要参加系里(现在的学院)冯书记组织的在外读研青年教师座谈会。起初我还暗忖,大抵是例行的形式,说说近况便罢了,未曾想竟是一场实打实的关怀。

    座谈会上,冯书记先细细介绍了系里的发展情况,从课程改革到师资建设,桩桩件件都讲得真切。随后大家依次发言,轮到我时,我先是郑重感谢了系里的培养与关照,又详细汇报了在东营的学习进度,末了郑重表态,定会潜心钻研,早日学成归来为系里效力。话毕,我便想坐下,却被冯书记的声音叫住:“毛老师,求学在外,可有什么困难?”

    我愣了愣,一时竟想不起具体的难处,随口答道:“没什么大困难,就是全国粮票不太好换,手头也时常不够用。” 这话出口时我并未放在心上,毕竟粮票的事牵涉甚广,学校怕是也难以周全。可冯书记当即点头:“这确实不方便,学校层面不好解决,我家里倒有多的,回头给你拿些。” 我连忙推辞,他却摆了摆手,转而与其他老师交流起来。散会后,我只当是领导随口的宽慰,并未将此事记挂在心上。

    没承想,第二天我在教研室和同事们交流,冯书记特意找到我,从公文包里拿出一叠厚厚的粮票递了过来,足足有几十斤。那一张张印着细密纹路的粮票,在冬日的阳光下泛着柔和的光,接过的瞬间,指尖传来的不仅是纸张的厚度,更有沉甸甸的暖意。我一时语塞,千言万语涌到嘴边,最终只化作一句哽咽的 “谢谢冯书记”。

    如今时隔多年,当年求学的艰辛早已在岁月中淡去,可那几十斤粮票承载的关怀,却如同陈酿的老酒,愈发醇厚绵长。去年在学校小区里,我意外遇见了冯书记,他已八十多岁高龄,精神矍铄,正沿着步道缓缓散步。时光在他脸上刻下了皱纹,却未曾消磨那份温和的气度。我快步上前问好,紧紧握住他的手,真心实意地祝福他福寿安康、松柏常青。

    风穿过小区的林荫道,带着草木的清香,也吹来了往昔的回忆。在那个物资匮乏、步履维艰的年代,正是这样细微却真挚的关怀,如同点点星光,照亮了我们这些青年教师前行的道路。这份情谊,早已融入我的骨血,成为我教书育人路上最珍贵的精神养分,无论岁月流转,始终铭记于心。

(注:本文部分内容已由 AI 润色)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39326-1509516.html

上一篇:花园长椅上的 “老窝”
收藏 IP: 101.87.85.*| 热度|

1 张红光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1-9 13:2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