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u, Yue, Rethinking “Balanced View” in Scientific Controversies: Why Fairness Is Not Equivalence Between Correct and Incorrect Theories, 2025, yueliusd.substack.com
摘要
"公允而不偏激"在科学话语中被广泛视为公平、不偏不倚和认识责任的标志。然而,现实中这一理想经常被严重误用,沦为保护有缺陷理论、压制异议观点和维护体制正统的机制。本文深入剖析当代科学中"公允而不偏激"的哲学与制度误用,重点关注同行评审、编辑决策和对主流范式的系统强化。微波吸收领域的阻抗匹配模型案例研究充分表明,"公允"修辞如何当做武器以拒绝颠覆性创新稿件,同时使根深蒂固的错误框架得以隐蔽保护。本文揭示的核心现象是:大量发表的阻抗匹配理论文章从不被要求提供平衡观点,编辑和审稿人也从不对其提出此要求;而当波动力学理论挑战这一范式时,同样的编辑和审稿人却以"缺乏平衡观点"为由拒绝这些创新稿件。这种系统性的双重标准表明,"平衡观点"已沦为保护体制性错误的工具,使其成为绝对禁区,不可批评。本文整合科学哲学(波普尔、库恩、拉卡托斯、费耶阿本德、朗基诺)和出版伦理、认识正确研究的洞见,强调了将正确和错误理论的对等性相混淆的认识论谬误。文章针对编辑和审稿人滥用"没有绝对真理"的行为,强调能量守恒、热力学第二定律和麦克斯韦方程组等是绝对的科学真理。本文认为,科学中的公平应植根于基于证据的评估而非肤浅的平衡,并倡导制度改革以消除这种双重标准,促进批判性评估、问责制和认识诚实。
1. 引言:科学辩论中的偏激悖论与制度性双重标准
公平与平衡是道德和认识论语境中的核心价值。在科学中,不偏不倚的评估原则支撑着同行评审、编辑监督和受争议主张的制度仲裁。然而,"公平"一词越来越多地被用作规范标准,其结果破坏了它本应服务的认识论目标。编辑和审稿人经常以稿件观点"偏激"为由,拒绝挑战流行范式的论文。但是,当对于发表的大量的主流范文章,却没有编辑和审稿人以公平来要求这些文章必须引用反对观点。
例如,大量发表基于主流阻抗匹配理论的微波吸收文章从不被编辑和审稿人要求提供平衡观点——它们尽管存在理论缺陷,却由于历史传统、广泛引用和制度强化而得以绝对主导该领域。然而,一旦有作者提出基于波动力学理论的改正框架,同一批编辑和审稿人突然以缺乏"平衡而非偏见的观点"进行拒稿。这种选择性地援引"平衡观点"的行为,实质是对制度性错误的保护性双重标准。本应是开放讨论的科学争议反而成为被禁的"禁区",任何全面的否定或批评都被界定为"极端"和"不负责任"。
本研究聚焦科学争议中"平衡观点"的哲学与制度误用,并重点揭示其中的双重标准现象。分析参考刘跃(2025a)的论点:"公平不能将正确理论与错误理论等价",审视平衡如何沦为压制异议的程序工具。分析基于普遍的科学哲学框架,引用波普尔(1959)关于证伪、库恩(1962)关于范式、拉卡托斯(1970)关于研究方案、费耶阿本德(1975)关于方法多元论和朗基诺(1990)关于社会认识论的思想。通过理论分析与经验说明相结合,阐明了将公平与虚假等价混淆所带来的风险,并提出改革策略以消除这种双重标准、恢复科学评估的完整性和认识正义。
2. 制度化的"偏激"措辞
在当代科学出版中,"偏激"的概念已超越道德演变为制度化标准。预印本平台、网络评论平台、期刊编辑办公室常常以"要肯定主流是好的,不能全面否定"为由进行自我审查和审查,目的是"保护体制性错误"。审稿人经常要求批评稿件的作者"平等地承认双方的观点",即使一方被证明缺乏理论和实验支持。这种做法反映了对认识论公平的严重误解:“平衡”不是根据证据评估主张,而是被构造为对称表述。
微波吸收文献完美地体现了这一趋势。阻抗匹配模型尽管存在可证明的理论缺陷(刘跃,2025b;刘跃与刘颖,2025),却由于广泛引用和制度强化而绝对支配该领域。提出波动力学改正的作者报告了反复拒稿,编辑的理由是稿件"未能提供平衡观点"。平衡的修辞因此充当了把关机制,保护根深蒂固的范式,同时阻止了批判性参与。
然而,需要强调的是:支持阻抗匹配模型的数千篇文章从不被要求提供与之相反的波动力学的观点,也从不被编辑指责为"不平衡"。这种选择性标准表明,"平衡观点"不是真正的认识论原则,而是对现有权力结构的维护工具。当权威观点需要保护时,"平衡"就被唤起;当权威观点受到挑战时,同样的"平衡"就被用作武器。
韦齐尔(Vazire,2020)在当代科学中强调了一种相关现象:"质量控制失效"源于同行评审特权共识而非正确性。"平衡观点"与这种失效相符,在客观性的幌子下隐遮认识论保守主义。编辑以"平衡"修辞而偏好共识而不是证据严谨。这实际上是将制度性的错误转变为禁忌和绝对不可批评的禁区。
3. 公平、虚假等价与方法论对称性问题
观点之间的肤浅对称不构成公平。波普尔(1959)证明科学进步依靠证伪而非数值对等。一个反例可以超过数千项支持但存在缺陷的研究。类似地,拉卡托斯(1970)区分进步与退化的研究方案,他注意到保护性的肤浅辅助假设可以使错误理论免受反驳,造成平衡的假象,同时隐匿错误。
当一方拥有压倒性的证据支持,而另一方被证伪时,仍然坚持"平衡表述"就是违反认识论责任。这种做法将真理与受欢迎程度等同,将错误与异议等同。这种混淆危害可证伪性,侵蚀批判理性,破坏科学的自我纠正机制。
此外,正统理论拥有绝对的出版优势。阻抗匹配模型已有数十年的教科书地位、大量支持文献和引用。此时要求挑战者提供"平衡观点"——即同时充分呈现两种理论——实际上是要求挑战者在制度上与拥有全部优势的正统理论进行"公平竞争"。这本身就是虚伪的。虚假的平衡造成了虚伪评估——看起来是公平的评估,实际上是制度性的压迫。
4. 阻抗匹配理论与波动力学理论
阻抗匹配模型在微波吸收研究中恰当地说明了平衡误用的实际结果。传统类比假设最小化材料界面处的反射可以获得最大化微波吸收。波动动力学分析(刘跃与刘颖,2025)证明这些假设错误表征了微波的干涉吸收,产生系统性错误。然而,支持该模型的文献超过数千篇出版物,编辑经常援引这一点来拒绝纠错的稿件。
这产生了循环逻辑:模型被广泛使用而被认为是正确的;异议稿件是"不平衡的",因为它缺乏支持论文的数量。案例体现了库恩(1962)对范式转变抵抗的论点和费耶阿本德(1975)对方法论的警告。编辑援引平衡的做法有效地将有缺陷的范式转变为事实上的正统。
与此同时,原始错误理论的倡导者从不被要求解释为何他们不"承认"波动力学更正方案。他们继续出版,声誉不损。这种非对称的标准——指责挑战者而非维护者——是体制性保护的明确标志。
5. 绝对真理、证据和认识责任
5.1 编辑和审稿人滥用没有绝对真理
编辑和审稿人经常用"没有绝对真理"来为对有缺陷理论辩护。虽然这看似开放心态,但在实践中它充当了对根深蒂固错误的保护。批评主流框架的稿件因此被标记为"不平衡",即使批评是严谨的。
当证据明确支持旧理论时,“相对真理”就消失了;当现有范式受到威胁时,"没有绝对真理"就被召回。这表明“相对真理”不是真诚的认识论立场,而是战术性地武装以维持权力结构。
5.2 绝对真理及其在科学中的合法性
并非所有真理都是相对的。能量守恒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和麦克斯韦方程组等定律代表其各自领域内的绝对真理。虽然人类理解在演进,这些原理的真理特性不依赖于“相对真理”的共识。将这些真理误以为是"众多观点之一"构成认识论失职。
一个物质系统的能量不能凭空消失——这不是"观点",而是绝对真理。在波动力学与阻抗匹配框架的争议中,能量守恒是标准物理约束,应严格应用于评估两种框架的合理性。那些违反或模糊这一原理的理论应被识别为是错误的,与"平衡"无关。
5.3 威廉·佩恩与科学真理的道德维度
威廉·佩恩的格言——"正义就是正义,即使所有人都反对它;错误就是错误,即使所有人都支持它"(佩恩,无日期)——捕捉了支撑认识论责任的伦理。编辑和审稿人不能因为不正确的理论享有制度共识的支持就将其合法化。正确和错误的理论不是对称可谈判的;公平必须植根于证据评估,而非修辞。
在科学中坚守真理是道德行为。包庇已知的错误是背叛。当编辑以"平衡"名义保护错误理论时,他们不仅失职,而且成为了不诚实的参与者。
5.4 哲学意蕴
将所有观点视为同等是错误的。从哲学上讲,这种对公平与等价的混淆反映了一种错误的认识。“平衡”必须确保论证被听取,而不对已经被证伪的虚假理论提供合法保护。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1-6 06:1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