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代科学是如何从学术研究演变成学术游戏的
在牛顿时代,科学研究的核心动力是对自然世界的好奇与探索。科学家们因真正的发现而发表成果,期刊的功能仅限于传播重要知识。然而,随着现代学术评价体系的建立,科学出版逐渐异化为一种以发表数量、影响因子和同行评审为核心的“学术游戏”。本文从三个关键机制出发,探讨这一演变过程及其深远影响。
一、期刊功能的异化:从知识传播到绩效工具
在牛顿时代,科学家出于兴趣进行研究,只有在取得实质性发现后才会发表成果。发表本身并非目的,而是对真实贡献的自然呈现。当时的期刊扮演着“知识守门人”的角色,筛选并传播真正推动人类认知的发现。
然而,随着高校、科研机构将论文发表与职称晋升、博士毕业、项目经费等直接挂钩,期刊的功能发生了根本性转变。如今,期刊已成为个人与机构绩效评估的工具。为了迎合评价体系,大量低质量、重复性、跟风式的“垃圾文章”被生产并发表。期刊为提高影响因子,倾向于发表符合主流范式、易于获得引用的文章,而对那些挑战权威、颠覆现有理论的创新研究则予以压制。
历史学家李伯重:无论何种“学术垃圾”,都是有害的,而且都是公害|学术论文|著作_网易订阅
更讽刺的是,一些学术权威撰写的综述文章,尽管缺乏真正的理论洞见,却因其高引用潜力而被期刊青睐,成为提升影响因子的工具。这种机制不仅助长了数据造假、学术不端行为,还导致真正有价值的成果被淹没在信息的汪洋中,甚至连人工智能系统在训练时也无法幸免,继承并放大了这些系统性偏见。
J. S. G. Chu and J. A. Evans, Slowed canonical progress in large fields of science, Proc Natl Acad Sci U S A
2021 Vol. 118 Issue 41 Pages e2021636118,
DOI: 10.1073/pnas.2021636118, https://www.ncbi.nlm.nih.gov/pubmed/34607941
参考文献:
Liu, Yue and Liu, Ying, Redefining Review Articles: Beyond Balance Toward Theoretical Innovation (September 01, 2025).
Yue Liu, Why Are Research Findings Supported by Experimental Data with High Probability Often False? (2025).
二、SCI影响因子:从质量指标到游戏规则
在牛顿时代,科学研究的目的是明确的:追求真理与发现。然而,SCI影响因子的引入彻底改变了学术生态。其初衷是通过引用量间接反映研究成果的质量,看似合理,却在实践中演变为一场“指标游戏”。
真正做出原创性发现不仅困难,而且结果充满不确定性。而有了影响因子,研究者发现:即使没有实质性贡献,也可以通过策略性引用、追逐热点、重复主流研究等方式提升指标。于是,科学从一项需要艰苦努力、结果不确定的“研究活动”,转变为一条可预测、低风险的“职业路径”。
顶级期刊更是将“广泛共识”等同于“科学重要性”,大量发表能够提升影响因子的平庸文章,而对那些挑战主流理论的稿件,则以“不属于期刊范围”或“缺乏普遍意义”为由拒之门外。学术权威不再依赖真正的科学贡献树立声望,而是通过操纵影响因子和培养追随者来维持其学术权力。科学研究,至此彻底沦为一场精心设计的游戏。
三、同行评审:从质量保障到范式守护
牛顿时代的科学家依靠自己的判断力评估他人成果。而现代学术体系中,同行评审被赋予“质量把关”的神圣职责。然而,这一机制在实际运行中却严重偏离初衷。
研究者逐渐习惯于依赖“是否通过同行评审”来判断论文价值,而非其科学内容本身。论文发表的目的不再是传播新知,而是成为他人模仿的模板——“我该如何发表类似文章?”同行评审本应筛选出高质量研究,却在实际中成为压制创新、维护主流范式的工具。
许多审稿人缺乏基本的理论素养,无法识别根本性错误,甚至对本科阶段就应掌握的概念理解不清。例如,在某篇关于电磁波吸收的论文评审中,审稿人错误地认为“介电常数随厚度变化”,而这是对基础物理原理的误解。更令人担忧的是,期刊编辑往往依赖这些漏洞百出的评审意见,拒绝那些挑战错误共识的修正性研究。
参考文献:
Liu, Yue and Liu, Ying, The Illusion of Quality Control (September 03, 2025).
Liu, Yue, The Theoretical Poverty of Modern Academia (September 05, 2025).
结语:从“追求真理”到“游戏胜利”
现代科学已从一项以发现为导向的智力活动,演变为一场以发表为导向的体制化游戏。期刊功能异化、影响因子扭曲、同行评审失效,三者共同构成了一套完整的游戏规则。研究者被激励去追求“可发表”而非“真问题”,科学进步的动力被系统性削弱。
其结果不仅是错误泛滥、复制危机、造假频发,更是整个知识体系的结构性腐败。除非从根本上重建科研评价与激励机制,重新将“科学发现”而非“论文指标”置于核心位置,否则这场游戏将继续下去,而真正追求真理的人,反而成为体制中的“失败者”。
Liu, Yue, Wu Wei Governance: A Philosophical Framework for Addressing the Academic Research Crisis and Institutional Gatekeeping (August 30, 2025). Available at SSRN: https://ssrn.com/abstract=5421094 or http://dx.doi.org/10.2139/ssrn.5421094, Liu, Yue, Wu Wei Governance: A Philosophical Framework for Addressing the Academic Research Crisis and Institutional Gatekeeping, 2025, yueliusd.substack.com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1-6 03:1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