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安年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黄安年 我的博客宗旨:学术为公、资源共享、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博文

红学家与红学票友一次难忘的聚会(2005.6.10;2025.10.14)

已有 217 次阅读 2025-10-14 12:58 |个人分类:个人影像资料|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红学家与红学票友一次难忘的聚会(2005.6.102025.10.14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20251014日发布 第37852

【个人所藏资料 影像资料YXZL2007.06.10

黄安年文 200749

 

(按:《红学家与红学票友一次难忘的聚会》学术交流网学术问题研究栏目2005612日首发。)

********************************************

 

在深化红学研究和红学大众化的时代,一大批红学爱好者和红学票友活跃在红学界,这些红学票友与红学研究专家之间保持着民间多方面的密切联系,以文会友、以书会友、以笔会友、以会会友不失为一种联系的好形式,这种形式的特色在于红学家和红学票友间的广泛联系与个人交往,在这个过程中,红学大众化得到提升,深化红学的基础得以扩大。近年来在北京大观园、在北京植物园黄叶村曹雪芹纪念馆等地,经常通过举办红学讲座活动,沟通红学家和红学爱好者的联系,

 

红学超级票友、光学家杜春耕先生同时也是红楼梦版本收藏家和研究专家,他又是一位红学专家与红学票友间的“亲善大使”,由他出面组织的红学专家和红学票友间联系活动就不下七八十来次,2005610日在天通苑他家中举行了又一次难忘的红学专家与票友见聚会,这次活动的特点以笔会友,借香港红学家梅节夫妇来京休假之际纵谈红学。参加当场献墨宝的有:著名红学家中国红楼梦学会副会长蔡义江教授,红学票友原浙江大学党委书记张浚生先生,著名红学家香港梅梦馆馆长梅节教授,红学票友总参原兵种部政委田永清少将等。与会的还有:活动组织者红楼梦版本收藏家和研究专家红学超级票友杜春耕工程师、红学票友全国政协委员卫生部原副部长孙隆春先生、红学票友企业家蒲三庆先生、红学票友中国粮油总公司秦涛先生、红学家北京大学中文系陈熙中教授、红学家中国艺术研究院红楼梦研究所吕启祥研究员、中国艺术院副院长中国红楼梦学会会长张庆善、年轻红学研究者任晓辉、蔡义江夫人浙江大学李月玲教授、梅节夫人汤燕南女士、杜春耕夫人何涛老师、学术交流网主持人黄安年等。整个聚会活动从上午10点多到晚上9点多,畅谈红学界、学术界、工学界、教育界、工商界、社会各界所见所感,各得其所,不亦乐乎。

 

与会献墨者情真意切,即席挥笔献词。例如张浚生为杜春耕先生题:“光学是本行,又为红学狂,往来多红儒,当今小孟嘗”。田将军为张庆善先生题:“部队老战士,红学掌门人”,又为吕启祥先生题“今世与红楼梦结缘,毕生和真善美相伴”。蔡义江为陈熙中先生题:“神龙笔”。

 

学术交流网/学术问题研究/2005612日首发

 

附图:

1.蔡义江先生为陈熙中先生题神龙笔。

BlogXS2007-4-09Da.JPG

2.田永清将军为吕启祥题:今世与红楼梦结缘,毕生和真善美相伴。

BlogXS2007-4-09Db.JPG

3.红学家和红学票友相聚:蔡义江、吕启祥、杜春耕、张浚生、孙隆春、田永清。

BlogXS2007-4-09Dc.JPG

4.张浚生先生在题字。

BlogXS2007-4-09Dd.JPG

 

2005年吕启祥记事本记叙

六月十日  星期五  多云间晴

上午梅节夫妇来,中午到杜家,下午票友大聚会,晚在东北馆价贵菜差,梅请,来者有梅节夫妇、老蔡夫妇、田永清、秦涛、孙隆椿、张浚生、陈熙中、张庆善、春耕 何涛、安 及我 ,任晓辉共15人 ,加浦三庆应为16人

 

2005年黄安年记事本记叙

2005610(农历五月初四日),星期五,多云转晴,20C- 30C

上午1030分左右梅节和汤燕南夫妇来访,1140分他们和,吕去杜春耕家,下午3点左右带李月玲来访,下午4点半我们一同去杜家聚会,参加聚会的有蔡义江夫妇、陈熙中、蒲三庆、张浚生、田永清、张庆善、梅节夫妇、任晓辉、秦涛等。630分左右我们到东北府餐厅共进晚餐,这顿饭共1200多元并不好吃。晚上8点多我先回,930分返回的。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415-1505893.html

上一篇:重温 曹雪芹纪念馆《红楼梦》版本艺术展开幕式记(2007年2月09日)【2007.3.19; 2025.10.14】
下一篇:1998-1999学年基础课讲课费每节均3.22元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2025年10月14日发布 第37853篇
收藏 IP: 1.89.181.*|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0-14 17:2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