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散步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fqng1008 前三十年写日记,后三十年写博客

博文

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人类认知能力的进步过程

已有 327 次阅读 2025-10-11 22:38 |个人分类:读书笔记|系统分类:教学心得

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认知运动

这是一个核心的哲学认识论问题,它探讨的是人类知识如何从低级、粗糙的阶段飞跃到高级、精密阶段的整个过程。这个过程不仅是个人获取知识的路径,也反映了人类整体科学和文明进步的缩影。我们可以借助毛泽东在《实践论》中的经典框架,并结合现代认知科学的角度,来系统地解析这个过程。

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不是一个简单的、一次性的跳跃,而是一个“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循环往复、螺旋式上升的过程。其核心流程可以概括为:实践 → 感性认识 → 理性认识 → (回归)实践

下面,我们来详细分解这个过程的每一个环节。

第一阶段:感性认识——认知的起点与基础

这是认识的初级阶段,是人们在实践过程中,通过感觉器官对客观事物的直接的、具体的、外部现象的反映。

1. 形式:主要包括感觉、知觉和表象。所谓感觉,对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例如,这个苹果是红的、香的、甜的)。所谓知觉,将各种感觉综合起来,形成对事物整体的感性形象(例如,这是一个又红又香又甜的苹果)。所谓表象,是过去感知过的事物在头脑中留下的印象,可以通过回忆和联想再现出来(例如:在脑海中回想苹果的样子和味道)。

2. 特点:一是直接性,即直接与客观事物接触;二是具体性,反映的是生动、丰富的具体形象;三是表面性,只把握了事物的外部联系和现象,未能揭示其内在本质和规律。

3. 局限性:“眼见不一定为实”,容易被假象所迷惑(例如,筷子在水中看起来是弯的)。

感性认识是认识的来源和一切知识的基础,没有它,理性认识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第二阶段: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认知的质变

这是认识过程中能动的飞跃,是更为重要的阶段。它是在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通过思维器官的加工制作,达到对事物的本质、全体和内部联系的认识。

1. 实现飞跃的条件:

感性材料必须十分丰富(不是零碎不全):管中窥豹,可见一斑,但无法认识整只豹子。

感性材料必须合乎实际(不是错觉):必须通过反复实践去伪存真。

必须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进行加工:这是最关键的一步。

2. 科学思维方法的核心环节

去粗取精:筛选掉无关紧要、非本质的材料,抓住能反映本质的典型材料。

去伪存真:辨别真伪,剔除虚假的、错觉性的信息。

由此及彼:将孤立的材料联系起来,找出事物的前因后果、相互关联。

由表及里:透过表面的现象,深入事物的内部,把握其内在的根本矛盾和发展规律。

3. 理性认识的形式:主要包括概念、判断和推理。

概念:对事物本质属性的概括(例如,从各种具体的苹果中抽象出“苹果”这个概念,它代表一种蔷薇科植物的果实)。这是思维的细胞。

判断:运用概念对事物之间的关系做出断定(例如“苹果是水果”)。

推理:由一个或几个已知判断推出新的判断(例如“所有水果都富含维生素;苹果是水果;所以,苹果富含维生素”)。

4. 特点

间接性:依赖于感性材料,而非直接接触。

抽象性:舍弃了具体形象,提取出本质规律。

深刻性:揭示了事物的内在矛盾和运动规律。

第三阶段:理性认识回归实践——认知的检验与目的

这个过程并未结束。理性认识是否可靠?它必须回到实践中去。

1. 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实践:通过实践,看理论、政策、计划是否能达到预期的成功。如果成功,证明理性认识是正确的;如果失败,则需修正认识。

2. 改造世界是认识的最终目的:认识世界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有效地改造世界。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3. 推动认识的进一步发展:新的实践会提出新的问题,提供新的感性材料,从而推动认识进入一个新的、更高级的循环。

生动的例子:牛顿与万有引力

1. 感性认识阶段

实践与感觉:人们千百年来观察到苹果从树上掉落、月亮悬挂在夜空、潮汐周期性涨落。

知觉与表象:形成了“物体都会下落”“天体绕行”等具体的、零散的经验印象。

2. 飞跃到理性认识阶段

材料收集:牛顿综合了第谷、开普勒等人的大量天文观测数据(感性材料)。

科学加工(去粗取精...由表及里):一是由此及彼,将“苹果落地”与“月球绕地球旋转”这两个看似无关的现象联系起来;二是由表及里,是否是同一种力(引力)在起作用?他进行了复杂的数学推导(推理)。

形成理性认识:最终提出了“万有引力定律”(概念和判断的体系),用一条简洁的数学公式揭示了天体运动和地面物体运动的统一本质。

3. 回归实践

检验:根据万有引力定律,人们成功地预测了海王星的存在、计算了卫星轨道,这些都证明了该理论的正确性。

改造世界:利用这一定律,人类发射了人造卫星、建立了GPS系统、进行了深空探测。

总结:人类认知能力的进步

这个从感性到理性,再回归实践的过程,体现了人类认知能力的伟大进步:从单纯地观察现象,到主动设计实验、提出问题;从依赖个人经验的“手艺”,到形成普适性的科学理论;从具象思维到抽象思维,能够运用概念、符号和数学模型来思考看不见、摸不着的内在规律;从解释世界到预测和改造世界,真正的知识赋予了人类前所未有的预见能力和创造能力。

因此,“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是人类超越自身感官局限,通往自由王国的一座桥梁。它不是一个静止的状态,而是一个在实践的推动下永无止境的、充满能动性的进步过程。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79293-1505583.html

上一篇:我的“成果”
收藏 IP: 120.229.59.*| 热度|

1 王涛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0-12 05:5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