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谋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ibseeker 图谋,为图书馆学情报学谋,为图书情报事业谋。

博文

圕人堂话题:图书质量与图书采购方式(二续)

已有 334 次阅读 2025-9-16 15:16 |个人分类:圕人堂|系统分类:博客资讯

图谋按:《圕人堂话题:图书质量与图书采购方式》引发的后续交流与探讨,第三次予以整理编发。整体而言,这场讨论跳出理论空谈,以 “问题 - 对策” 为导向,既是基层馆员的经验互鉴,更为行业良性生态构建注入了 “专业主导” 的共识。

弯曲的直线:图书馆应有工作标准以及工作质量衡量与评价等体系,具体点说,就是要有控制环节,图书馆是做事的主体,是踢足球的运动员,球踢得好不好,最客观的评价,就是进球数,这是运动员专业性强弱的体现,是很直观的,观众如何评价都是多余的,更沒裁判员指手画脚的份。事情是否做到位了,馆员心里应该是有一杆秤的,做事如何,自己是最清楚的。

叮咚:翻了上午的聊天记录,Follaw 老师说的真不错。也说几个我们自己的经验和教训,供大家参考。

1. 应该制订符合自己学校需要的《馆藏发展政策》,这个在2010年之前业界有不少讨论。《政策》应该包括了不同学科采访的要求,比如语种、年代、复本等,尤其是各学科的馆藏级别:完整级、研究级、大学级、基础级、最低级等,这个也是从美国学来的,类似于 麦子 老师说的纲目选书。算是有个指导性文件。

2. 大额图书的政府采购肯定是绕不过去的,对于《图书馆报》评出来的全国和省级优秀馆配商,综合评分法里的客观分基本上都是满分,主观分见仁见智,差别也不大,所以最后就成了拼价格。

3. 所以,招标的技术参数就得尽量细致,尤其是一定周期内的到馆率;与之配合的,就是招标的时候尽量收取履约保障金,履约完成后退回,对商家是个制约;拆包验收要严格,要和发订数据对应,不是自己订的书就退回去;整体验收就看单位政策的要求,尽量按条款验收,所以平时还要做数据统计分析,看到书率是否达到要求。除了到书率,还要防止馆配商用“赚钱的书”代替“不赚钱的书”来完成到书率指标,所以最好有自己的“核心出版社”名单,经常跟出版社沟通看馆配商配不到的书是不是真没货,或者直接用出版社的书目下单,别用馆配商给的书目。这样做的话,馆配商还是要考虑自己的成本的。换句话说,招标就是这么回事,要把丑话说到前头,如果没有达到要求,要么是技术要求写的约束力里不够,要么是执行的时候没按条款执行。这也是我们的教训。

4. 现在采购的复本都比较低了,对于根据采访经验判断是比较需要的图书,应该主动多买几册;不好判断的,可以先按最低复本数采购,后续根据统计、计算图书在架情况补充复本。不建议单纯按借阅量补充,因为读者真正需要的图书,流动不会太频繁,借阅量肯定不如文学作品。

5. 如果可以的话,尽量申请跨年经费,一次性招2年甚至3年的供货商,这样可以保证采访和供货滚动起来不中断,不至于每年6月份招标10月份验收搞的手忙脚乱。

羊倌:有道理。按借阅量会失真,受欢迎的书一般不在馆里。

图采编梁:@羊倌 羊倌老师的书目日积月累,也是很好的参考。

羊倌:最近刚开始做,积累多了希望能有帮助。

弯曲的直线:图书馆自己不认真,馆配商就认真地给图书馆挖坑。

图采编梁:自己不提供书目,人家喂啥吃啥,能好才怪。

羊倌:是不是应该统计图书不在馆天数?

叮咚:@羊倌 是的,先按每册计算全年总的外借天数,然后再聚类到每种图书。如果一种图书买了一年了,但是有300多天都在读者手中,应该是要补充复本的。

碧沚东楼:书目问题:第一要在招标中规定基本书目,应囊括大社、重要的出版公司。第二在平时书目采访中注意一些中小社的好书,联系得到书目,如果在一周或一月馆配商书单中发现某社的书格外少应采取措施了。第三应多自己编制专题书目,这里对采访人员和负责征集文献的老师要求很高。当然现实是采编部门弱化后这样的采访馆员已不多了。

羊倌:@叮咚 这个数据需要自己算吧,图书管理系统里没有吧。很早之前想做这个数据,一直在忙别的。

叮咚:@羊倌 是的,自己算。如果能纳入到业务系统里是最好了,以后有机会给超星和汇文建议一下。

碧沚东楼:热门图书可以这么做:荐书密集度、热点(影视剧)因素和外借部门的反馈,我们外借部门会按月反馈,我们采编部门对各大视频平台的待播剧都时刻盯着。

羊倌:明白了,回头写一个试试。@叮咚 @碧沚东楼 按月反馈了的书,多久能上架呢?

碧沚东楼:如果是本月最后一周,不逢春节国庆,那么次周就可以。

羊倌:真好啊!

碧沚东楼:公共馆就是要注重速度,当然我以前也说过了也有一些读者把我们作为高校馆。

羊倌:有的馆,集中采购集中到书,想买的书往往要等一年。只有负责编目的外包公司开心,可以集中喊若干临时工过来突击干活。

图采编梁:@碧沚东楼 东楼老师,热书发现系统是你们的吗?

弯曲的直线:@碧沚东楼 感觉你们馆是在认真做事,在具体的做法里能看出来,感觉出来,怪不得每月的借阅量那么高。

碧沚东楼:热书发现系统不是我们的。

弯曲的直线:www老师的。

图采编梁:浙大宁波理工,哦哦,谢谢@弯曲的直线

碧沚东楼:根据动态调整,比如最近那个搞投资的时*冰出了新书,荐书量很多,那么就要多买几本当然我以前也说过了也有一些读者把我们作为高校馆,希望我们馆藏主体改为各类教材教辅。我们每次都要做好解释说明工作,希望他考研考博还是以自己购买教材或考试必读书目为好。

钱溪源:高校馆,考研这类考试类书也建议自己购买,或者芸悦读上买买,更快,更精准。

碧沚东楼:这部分读者心理是考不上考得上自己可以不用花钱买资料……

陈墨不语:@爱书人 我没参与图书采购,这也是我匪夷所思的一点,高校馆里买这么多美食烹饪(做蛋糕)、育儿、养生、取名、****民俗糟粕这些内容除了占架能干什么?是不是就是你们说的书目采购,被书商加塞进来的?

骑鹿踏雪:这话说的,高校馆也不能只有数理化文学艺术啊,也要吃喝拉撒养儿养生健康。

陈墨不语:买个一本差不多?但一买3-5个复本,不可思议,还有很多青春疼痛文学,也蛮多。我没接手这个采购工作,意思是,采购是否没法做到这么细?是否书商存在打包夹带强买强卖的情况?

图漾:@羊倌 你这个思路和叮咚很像,叮咚已经写成论文发表了,可以参考一下。

羊倌:@图漾 多谢,回头我找来学习一下。

爱书人:@陈墨不语 如果是书商提供的书目,为了保证利润,书商会有意不提供国家级出版社的书目。而且,仅靠书名来判断那本书值得采购入藏,非常困难。图书的内容和质量也就难以把控。

图谋:叮咚老师的分享很棒,补充在:圕人堂话题:图书质量与图书采购方式(续)(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13646-1501745.html)评论区。今天的“圕人堂话题:图书质量与图书采购方式”很精彩,是集体智慧的结晶。由衷感谢大家的积极参与!当前的圕人堂成员总数2941,活跃成员数为563(占19.1%)。这是比较好的状态,标志着圕人堂“复活”了。2025年8月29日14:30,群成员达2919人(活跃成员173人,占5.9%),本群容量为3000人。圕人堂微信公众号总用户数12818人。与此相比,圕人堂活跃度有很大改善,成员数增加22人,圕人堂微信公众号用户数现为12953人(新增135人)。圕人堂欢迎圕人加群,加群时请提供圕主题信息(与图书馆、图书馆学相关即可),便于管理员审核。这是安全措施之一,是非常有必要的,圕人堂群成员一旦入群便为群成员之一,在群规范框架内交流与分享。敬请理解与支持!

新成员建议抽空浏览:

(1) 圕人堂 QQ 群知识库主要特点及作用归纳.https://mp.weixin.qq.com/s/vZZ9dp0hP-IbvoOKvgnSTw 

 圕人堂 QQ 群知识库(http://tuan.pub/)作为图书馆学情报学领域社群知识沉淀与共享的重要平台,依托精准的功能设计与专业定位,在行业交流中发挥着独特价值。

(2)圕人堂服务体系的"秘密".https://mp.weixin.qq.com/s/wefQw2rzcNvTWkwoMLazLg 

圕人堂作为草根社群,依靠圕人志愿者力量,形成了当前的“圕人堂服务体系”。 圕人堂服务体系为一体两翼一检索平台,以圕人堂QQ群为体,以“科学网图谋博客圕人堂专题”及“圕人堂微信公众号”为两翼。“一体两翼”的载体是《圕人堂周讯》。一检索平台指“圕人堂QQ群知识库”。圕人堂微信公众号(圕人堂LibChat)、科学网图谋博客圕人堂专题(《圕人堂周讯》)、圕人堂QQ群、圕人堂QQ群知识库(http://tuan.pub/),四者之间是“融合“的,共同构成“圕人堂服务体系”。这个服务体系背后凝聚了“无数“圕人的心血。图谋试图让更多人知道、想到、用到。

圕人堂期待有更多志愿者共同“给力“,让圕人堂更强有趣有味有力量!

飓风:现在大家馆里图书的折扣都是多少,感觉现在折扣越来越低了。

徐徐清风:网上查到的P大的图书折扣是72折。高校图书馆的馆藏建设要搞好质量,首先要把控好图书质量,折扣率在6折左右的,何谈质量建设和学科保障?只能说馆藏图书垃圾一年比一年多。

图书招投标折扣应该向985名校图书馆高折扣对标,低折扣为公家省了钱,但损失了质量,很多好书买不到,这种省钱有何意义?

微风轻扬:图书馆自己不去折腾书商,一味妥协,只会劣币驱逐良币。

King Julien:图书馆就没权折腾书商。

图谋:买的不如卖的精。折扣越来越低,并不是好事。有的一两折,还要求加工,利润空间在哪?赔本的买卖,偶尔一次,或许可以承受,多次不见得承受得起。

ren: 有中标,供货到一半,不想供货了。

图谋:理想的状态是互不折腾。倘若完全无利可图,及时止损,也是无奈之举。

Follaw: 这个图书采购的折扣里面有很多讲究。

预算之后到采购文件正式形成,至少要经过需求调查等采购论证、办公会讨论、需求公示、审核限价等环节,这其中谁都不愿意和确定价格,包括限价这个事情扯上关系,所以往往单位越小,更会限定一个很低的价格(图书采购一般是折扣或者优惠率报价,所以限定的是折扣)——我这两年见过新书采购限价最低的是四八折——以规避责任。

实际上,需求调查论证这个环节,大多数是图书馆自己搞。我们自己做成什么样子,这个价格就大概率是什么样子。往往,大馆有专业人员责任心经验等都富裕,调研等可能比较充分,办公会讨论通过概率很高;而小馆自有度、专业性都很不够,或者一般学校就会委托三方做了,这样价格或高或低,在经过办公会,价格审核等,一下子就低下来了。

这里面的关键之关键还是前期的需求调查环节。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的专业性也在这个环节体现并发挥作用,这个环节没把控好,后面环节基本无法实现专业性。

这个环节做好了,就不怕审计或巡视巡查问——为什么图书采购是七折而不是五折六折的时候。不然,可能就没办法去回答了。

图谋:和谐的生态是互利互惠。各自追求利益最大化,最省钱最省力最安全,“过犹未及”。

徐徐清风: 说到底,折扣如此低,长期自毁馆藏质量长城的责任还是在某些图书馆领导们缺乏责任担当,怕审计,低价求安全,规避政治风险,而不敢以专业的精神和知识与书商达到能共赢的合适的折扣局面。

飓风:现在是馆配恶性竞争,图书馆招标也不能选优。

Follaw:考虑图书采购的折扣问题,不能仅仅站在图书馆的视角。

第一,要有市场的视角,出版发行是什么样子,供应商是什么样子,其他图书馆是什么样子,要了解。

第二,要有审计、巡视巡察监督的视角,程序对不,合理不,依据是什么,要想好找到

第三,要有单位领导的视角,领导一定是希望节约钱的,为什么要花这个钱,要很专业的说出道道来。

目前低折扣,其实供应商也要挣钱,大家应该发现书的定价普遍高了,这就是面对低折扣,供应商出版行业的应对策略之一。

低折扣,高码洋,一来一去,其实都一样。关键是行业市场乱了,图书馆吃大亏了。

所以回过去,研究一下,图书馆图书采购需求该如何合理合法专业确定是个正道。

图谋:Follaw老师的分享,很规整。点赞!

徐徐清风:整个行业乱了,图书定价也玩虚高,如何乱中取胜,以合适的价格买到所需要优质图书,图书馆人需要丰富的经验和大视野、大智慧。

普罗大众:我个人的看法是还是需要建立一个标准,甚至细化到一个年度更新的推荐书目。

天行健:书目在不断更新中,怎么可能提前弄出来一个年度书目。非要弄的话,这样的书目也不是最新的。

普罗大众:据武汉卷藏发布的信息“2024年上半年的公共馆馆配市场中2023年版图书占据主要位置,以21.23%的品种创造了44.40%的码洋收益,码洋品种效率为2.09:其单品种馆配册数为17.5册/种,单册平均价格为64.00元/册,在各年版图书中均居首位。码洋排名第二位的是2022年版图书,码洋份额为23.70%,码洋品种效率为1.22。2024年版新书码洋份额为6.06%,码洋品种效率为1.51,单册平均价格为63.52元/册。”其实图书馆买书,当年出版的书不一定会买很多(可能占采购金额10%),大部分是买近3年的书,一是也没有过时,二是价格下降,更划算。

微风轻扬:@King Julien 到书率啊,不折腾只会越来越差。

天行健:对,必须折腾它们!到书不符合合同约定的,扣质保金。夹带私货的图书,该退就退。完不成合同任务的,扣款+拉黑。图书馆自己工作不细致、不硬气,就只能任书商摆布。图书馆左右不了的是招标结果:哪个中标、折扣多少。履行合同的过程和结果是完全能够掌控的。

碧沚东楼:我们都是严查的,依然想起来那个书商小伙子每周到馆里重做图书。

天行健:越严越好啊。

King Julien:@微风轻扬 我们这最后都是妥协,给什么书,收什么书。@微风轻扬 就是为了能把钱用完。

普罗大众:应该按招标文件据实结算。

天行健:可追求的价值目标很多,当你们选择了为花钱不计效果,那就没什么好抱怨的了。非不能也,实不为也!

图谋简评:

      此次圕人堂讨论聚焦图书采购全流程痛点,以一线馆员经验分享为核心,堪称行业实操智慧的集中沉淀。其价值首先体现在 “全链条覆盖”:从顶层设计的《馆藏发展政策》制定,到招标环节的技术参数细化(如到馆率、履约保证金),再到验收监管(拆包核对、核心出版社名单)与复本动态调整(不在馆天数统计),形成了 “政策 - 执行 - 优化” 的闭环建议,尤其针对书商 “以利代需”“夹带图书” 等行业顽疾,提供了可落地的应对方案。 讨论更直面行业核心矛盾:低折扣竞争与图书质量的失衡、审计压力与专业采购的冲突。馆员们点出 “低价求安全” 的误区 —— 折扣低至 48 折却导致 “好书难寻”,更揭露 “高码洋补低折扣” 的恶性循环,同时强调需求调查的专业性是破局关键,需兼顾市场、审计、领导三重视角,这种理性反思远超单纯 “吐槽”,凸显图书馆人的专业坚守。此外,讨论兼顾差异化需求:区分高校馆与公共馆的采购边界(如考试类图书的取舍),提出 “热书动态追踪”“专题书目自编” 等适配策略,既具普适性,又为中小馆提供了可参考的轻量化方案。整体而言,这场讨论跳出理论空谈,以 “问题 - 对策” 为导向,既是基层馆员的经验互鉴,更为行业良性生态构建注入了 “专业主导” 的共识。

    

延伸阅读:

1 圕人堂话题:图书质量与图书采购方式.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13646-1501709.html

图谋按:圕人堂QQ群9月12-13日,圕人堂部分成员就图书质量与图书采购方式展开了交流与探讨,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直击行业痛点的务实探讨,彰显图书馆人的专业坚守。特此予以整理编发。

2 圕人堂话题:图书质量与图书采购方式(续).https://mp.weixin.qq.com/s/HVkQpQ2WRPXY0hVRmBN0eA

图谋按:《圕人堂话题:图书质量与图书采购方式》(https://mp.weixin.qq.com/s/TLgQFZDfa0VJczbWprUMVw)发布后,圕人堂部分成员参与了后续交流与探讨,直面行业困局的多维碰撞,指向专业破局的务实探讨。特此整理编发。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13646-1502228.html

上一篇:学术论文中生成式AI生成内容引用格式
收藏 IP: 221.131.187.*| 热度|

4 宁利中 刘进平 郑永军 王涛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9-17 08:2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