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是教师节。早上才忽然注意到,赶紧拿起手机,把节日祝福一条一条地发给我的各位老师:钱新老师、闻德荣老师、廉慧珍老师、沈春林老师、涂光备老师……这些老师,不仅是学问上的前辈,更是人生道路上的楷模。他们身上那种沉稳、谦和、又暗藏锋锐的气质,一直是我心目中的偶像。常常想起他们讲课时的神态,批改论文时的认真,甚至饭桌上的一句玩笑话,如今都成了我人生指南参照。
然而坦率讲,我最初其实是怕当老师的。怕什么呢?怕自己表达能力不足。那时候总觉得一旦站上讲台,肯定会语无伦次,说不清楚,误人子弟。二十年前博士毕业,正是人生最尴尬的时候,既想有个体面的出路,又找不到理想的岗位。走投无路时,甚至想过退一步:去个二流高校,当个普通老师也算安身立命。结果没想到,连人家二流高校也没看上我。后来在一次专家论证会上,遇到当年面试过我的老师,我忍不住问:“X老师,您还记得我吗?”他愣了一下,我报上姓名,他顿悟似的“哦哦”两声,说当时觉得我专业方向不太对口。我心里一笑:明明我比你们都对口,学历还硬,经历丰富,偏偏还被拒绝。不过说实话,那时我心里反而是松了一口气:好极了,终于不用去当老师!
世事无常,造化弄人。后来我在江湖上打拼,东南西北地跑现场,处理过各种疑难杂症,讲过无数次技术培训,见过形形色色的学者、专家、工人、学生。渐渐地,原来怯场,后来居然也能滔滔不绝,从技术讲到人生,从细节讲到格局。那时候忽然生出一点自信,于是我主动联系一家三流院校,对方的两位即将退休的老教授,还认真邀请我去讲课接班,做学科带头人。那一刻,我觉得自己完全胜任,毕竟那时已经有了技术地位,有了一定声望。没想到,最后又被婉拒了。这回真有点百思不得其解:好不容易想做老师,却又没成。想想当年怕当老师,如今想当老师,却反被推开。于是我只得“匹马进京”,收心做技术。回头看,这条路或许也未必是坏事。
其实,从某种意义上讲,我也算得上是老师。其一,在国内几所985、211高校,我都带过研究生。其二,我收过一些徒弟,带他们上工地、进实验室,手把手传授技艺。其三,我四处讲学、做培训,台下数百人、近千人都有过。这些经历,让我逐渐对“为师”有了一点自己的体会。
首先,对老师而言,最重要的是“师风师德”。这不是一句空话,而是真实的生命底色。为人师表,就要对学生负责。一个学生的人生际遇,也许会因为一句鼓励、一番指点而发生转折。老师要真心关心学生的成长,而不是只在简历上写个“指导过多少研究生”。我一直觉得,师生关系可以像朋友一样,不必刻意装腔作势,更不要没事自我“造神”。老师不是神,学生也不是奴,坦荡相处,反倒最真。
其次,是讲课的技巧。我一直强调,真正的高手,是能用最通俗的语言讲出最深刻的道理,而不是一味堆砌术语。那些把学生绕得云里雾里的,其实往往自己也没完全明白。认知越深刻,讲解越浅显,这才是一个老师的修养。把复杂的原理讲成家常故事,听众们一笑,却也都记住了,这就是“游刃有余”,深得三味。
对学生而言,我也有几句肺腑之言。一定要多学习,保持虚心,戒骄戒躁。说句直白的话,你们还没有那个资本去骄躁。多跟老师交流,不要等到出了社会才明白“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我带的几个学生——小胡、小郭、小宝、小殷、胡哲、小易……都经常与我交流。他们会问学术问题、技术细节,也会谈职业规划,甚至人生烦恼。我很喜欢这种互动,因为我毕竟走过许多弯路,吃过不少苦。我的一些教训,完全可以拿来分享,至少能帮他们少摔几个跟头。作为老师,能帮学生,就一定会帮。这不仅是责任,更是一片苦心。
教师节这一天,我回望自己的二十年曲折轨迹:从害怕当老师,到被动拒绝,再到主动追寻,最后又以另一种方式成为“老师”。人生的妙处,恰恰在这些意想不到的转折。或许,我终究注定不是那种坐在象牙塔里安稳讲课的“体制老师”,但命运给了我另一种“江湖为师”的路径。讲学、带徒、育人,未尝不是一种更广阔的课堂。想到这里,不再遗憾。教育,不只是职位和头衔,而是心意与传承。愿我能在这条路上继续前行,把一点点经验、几分智慧,传递给后来人。教师节,于我而言,不只是对恩师的祝福,更是对自己的一份提醒:不忘初心,既为学者,亦为师者。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9-12 06:2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