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llerMaMing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RollerMaMing

博文

遇见战狼(Meeting a Wolf on the Altin Mountains) 精选

已有 2028 次阅读 2025-9-6 22:55 |个人分类:科学考察|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阿尔金山综合科学考察暨新疆第三次科学考察数据库调查验证

(马鸣,2025年8-9月)

所谓 “战狼”,是一只真狼,因为颈部受伤,鲜血淋淋,故命名之(见照片)。

这一次上阿尔金山狼狈不堪,最高只上到海拔5100米。显然,这还不是人生最高境界。

在保护区核心区,遇见野驴、藏原羚、野牦牛、狼 等,野生动物种类比以往少了许多。

这次幸运不是因为遇见了“战狼”,而是在古稀之年还被遴选为队员登上世界之巅——青藏高原。

惟一的遗憾,原计划是要去喀尔墩寻找失联的猎隼,结果因为山洪,放弃了这一次难得的机会。

还是用图片说话,让一切成为往事。

IMG_5310 遇见战狼 阿其克库勒湖 马鸣 摄.jpg

狼(Canis lupus),很奇怪地出现在相距我们车队不远的地方,仔细看脖子上鲜血淋淋(马鸣 摄)

藏野驴(Equus kiang),在第一天就遇见六七十匹,疾速狂奔

藏原羚(Procapra picticaudata)总是成对出现(马鸣 摄)

红脚鹬(Tringa totanus)是阿牙克库木湖最常见的水禽之一(马鸣 摄)

藏野驴(Equus kiang),在路边疾速狂奔,与车队比赛(马鸣 摄)

藏野驴(Equus kiang),在第一天就遇见60-70匹,疾速狂奔(马鸣 摄)

戴胜(Upupa epops)分布极广的鸟类(马鸣 摄)

岩鸽(Columba rupestris)在依协克帕提瞭望塔上栖息(马鸣 摄)

喜马拉雅旱獭(Marmota himalayana)在祁漫塔格大道遇难(路杀 road-killed)(马鸣 摄)

现在很多时候,鬼魅魍魉,无助无奈,我就像这只旱獭,走在大道上,举目无亲。

人世险恶,至少三次,随时随地都会被人类抛弃或出卖。

西藏盘羊(Ovis ammon)在阿尔金山非常罕见(马鸣 摄)

普通燕鸥(Sterna hirundo)与红脚鹬(Tringa totanus)(马鸣 摄)

藏原羚(Procapra picticaudata)在沙子泉附近活动(马鸣 摄)

藏原羚(Procapra picticaudata)出现在沙丘附近(马鸣 摄)

计15辆车,39名队员,东风猛士,车轮滚滚(马鸣 摄)

大鵟(Buteo hemilasius)是青藏高原比较常见的猛禽(马鸣 摄)

在去阿其克湖的路上,遇到八月雪(马鸣 摄)

IMG_5274 受伤的狼 阿其克库勒湖 马鸣摄.jpg

雪花飘飘,昆仑深处,阿其克湖,战狼再现,血迹斑斑,死里逃生(马鸣 摄)

阿其克湖远眺,可以看到几个湖心岛,应该都是鸟岛吧(马鸣 摄)

蓝额红尾鸲(Phoenicurus frontalis)是新疆鸟类新记录,拍摄地点:阿达滩 (马鸣 摄)

阿尔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青藏高原北部,是中国四大无人区之一,过去存在盗猎(马鸣 摄)

本次科考深化了对阿尔金山地区沙漠—湖泊系统、野生动物、水文变化与生态过程的再认识(马鸣 摄)

在新疆面积最大的阿牙克库木湖,科考队开展了水文生态及野生动物考察(马鸣 摄)

利用无人机搭载激光雷达,科考队对阿尔金山区域的湖泊水面积作了测量,

数据处理分析发现湖泊水面积较往年同期有所扩大

吸氧成为一种常态,特别是第一次上高原的人(马鸣 摄)

由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与中国科学探险协会共同组织的2025阿尔金山综合科学考察

暨新疆第三次科学考察数据库调查验证活动圆满结束(马鸣 摄)

沙子泉以大气降水和冰雪融水补给为主,因地下水位较高,周边植被茂密,生态系统较为完整(马鸣 摄)

考察队来到被沙漠包围的“小沙孜湖”调查野生动物(马鸣 摄)

本次科考活动是第三次新疆综合科考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人前人后(马鸣 摄)

科考队对世界海拔最高的沙漠——库木库里沙漠进行了深入调查(马鸣 摄)

野牦牛(Bos mutus)喜欢在沙漠里歇息,实属无奈

阿尔金山综合科学考察区域海拔较高、自然环境恶劣,实属不易

本次科考深化了对阿尔金山地区沙漠—湖泊系统、野生动物资源、水文变化与生态过程的理解

也为后续环境演变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提供了基础资料

速战速决的一次科学考察,从签到至下山不到一周

结合已有文献及卫星跟踪技术,科考队对青藏高原地区鸟类的“逆迁徙”现象开展了初步观测。

阿尔金山保护区内分布有鸟类170多种、哺乳动物30-40种,物种多、种群规模大,

食物资源丰富,为某些鸟类逆迁徙提供了生态条件(马鸣 等摄)

IMG_5152 沙子泉 马鸣摄.jpg

科考队对世界海拔最高的沙漠(5200米)——库木库里沙漠进行了深入调查(马鸣 摄)。

该沙漠与湖泊共生发育,形成了独特的沙子泉景观,并沿阿雅克库木湖边缘扩张上百公里。

东风猛士 M817 越野车,作为科考活动指定用车,在极寒、低氧、复杂地形中表现出色

阿尔金山 沙子泉边采访马鸣 周立波 摄_20250823.jpg

作者在古稀之年还被遴选为科考队员,勇猛登上世界之巅——青藏高原,荣幸之至(周立波 等摄

=========================

附录:2025年阿尔金山科考,记录野生动物清单(马鸣)

1,兽类(Mammalia)

高原兔(Lepus oiostolus)

喜马拉雅旱獭(Marmota himalayana)

藏野驴(Equus kiang)

野牦牛(Bos mutus)

藏原羚(Procapra picticaudata)

岩羊(Pseudois nayaur)

盘羊(Ovis ammon)

狼(Canis lupus)

2,鸟类(Aves)

斑头雁(Anser indicus)

赤麻鸭(Tadorna ferruginea)

绿头鸭(Anas platyrhynchos)

岩鸽(Columba rupestris)

黑颈鹤(Grus nigricollis)

红脚鹬(Tringa totanus)

棕头鸥(Larus brunnicephalus)

普通燕鸥(Sterna hirundo)

纵纹腹小鸮(Athene noctua)

高山兀鹫(Gyps himalayensis)

秃鹫(Aegypius monachus)

大鵟(Buteo hemilasius)

戴胜(Upupa epops)

猎隼(Falco cherrug)

渡鸦(Corvus corax)

角百灵(Eremophila alpestris)

长嘴百灵(Melanocorypha maxima)

家燕(Hirundo rustica)

蓝额红尾鸲(Phoenicurus frontalis)(新疆新记录)

漠即(Oenanthe deserti)

白鹡鸰(Motacilla alba)

=========================

参考文献(References

丁鹏,陈莹,马鸣(通讯作者),袁国映. 2011. 新疆鸟类新纪录——北鹨 (Anthus gustavi Swinhoe, 1863). 干旱区研究,28(3):562-563.

李维东, 张翔, 张会斌, 马鸣, 海鹰, 袁国映, 苏建平, 胡红英, 蒋卫, 时磊. 2013. 新疆阿尔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综合科学考察. 乌鲁木齐: 新疆科学技术出版社.

张同,马鸣,张翔,张会斌,刘鸣,丁鹏,徐峰. 2012. 东昆仑-阿尔金山地区黑颈鹤种群分布与秋季数量变化. 动物学杂志,47(6):31-35.

马鸣, 张同, 张会斌, 张翔, 陈莹, 李维东, 刘鸣, 丁鹏, 徐峰, 买尔旦·吐尔干. 2013. 阿尔金山-昆仑山鸟类区系调查. 动物学杂志,48(1):65-74.

马鸣,赵序茅,张同. 2015. 阿尔金山的“吐鲁娜”. 森林与人类,(6):30-37.

赵序茅,马鸣. 2015. 蓑羽鹤飞跃地球之巅. 森林与人类,(6):82-87.

刘全儒,董世魁,张翔,马鸣,胡红英,买买提明-苏来曼 等. 2018. 阿尔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野生动植物图谱. 北京:中国环境出版集团,1-408.

马鸣. 2014. 奇遇昆仑山两种雪鸡混群. 大自然,(1):48-50.

马鸣, 李维东, 张会斌, 张翔, 袁国映,陈莹, 袁磊,丁鹏, 张宇,程芸, 萨根古丽. 2011. 黑颈鹤在新疆罗布泊和昆仑山分布及种群状况. 动物学杂志,46(3):64-68.

马鸣,胡宝文,梅宇,Thomas McCarthy. 2010. 昆仑山中段初冬鸟类调查及其多样性分析. 干旱区研究, 27(2):230-235.

马 鸣、戴 昆. 1989. 昆仑山地区两栖爬行动物调查. 干旱区研究, 6(3): 59-61. 

马鸣. 2011. 新疆鸟类分布名录(第二版). 北京:科学出版社. 1-244. (978-7-03-030046-1) 

Ma Ming. 1992. Some biological data on the snowcocks in Kunlun. WPA-China News. No.1:2-3.

Ma Ming & Yang Xiaomin. 1994. A study on avifauna in Karakorum and Kunlun Mountains. Proceedings of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the Karakorum and Kunlun Mountains. (Chief Editors: Zheng Du, Zhang Q., Pan Y.). China Meteorological Press, Beijing, P328-332.

MaMing and DaiKun. 1989. The survey of amphibians and reptiles in Kunlun. Arid Zone Research 6(3): 59-61.

MaMing, Hu Baowen, Mei Yu, Thomas McCarthy. 2010. Survey on Bird Species and Analysis on Bird Diversity in the Central Kunlun Mountains in the Early Winter. Arid Zone Research, 27(2): 230-235.

MaMing, Li W D, Zhang H B et al. 2011. Distribution and population state of Black-necked Crane Grus nigricollis in Lop Nur and Kunlun Mts., Southern Xinjiang. Chinese Journal of Zoology, 46 (3): 64-68.

MaMing. 2011. A checklist on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birds in Xinjiang. Beijing: Science Press, 1-224.

Xu Feng, MaMing, Yang W, David Blank, Ding Peng and Zhang Tong. 2013. Vigilance in black-necked cranes: effects of predation vulnerability and flock size. The Wilson Journal of Ornithology, 125(1): 208-212.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048045-1500765.html

上一篇:伊犁地区(Bird Survey in Ili Prefecture)
收藏 IP: 49.118.204.*| 热度|

10 王涛 陆仲绩 孙颉 郭战胜 尤明庆 崔锦华 钱大鹏 张晓良 杨正瓴 钟炳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5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9-8 07:2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