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IOHS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JIOHS

博文

[转载]【好文荐读】基于D-A-D结构的近红外Aza-BODIPY纳米颗粒用于生物成像

已有 532 次阅读 2025-9-4 09:44 |系统分类:论文交流|文章来源:转载

基于D-A-D结构的近红外Aza-BODIPY纳米颗粒用于生物成像

Near-infrared Aza-BODIPY nanoparticles based on D-A-D structure for bioimaging

Haitao Liao, Qingxuan Meng, Yuhao Li, Senqiang Zhu, Rui Liu, and Hongjun Zhu

Journal of Innovative Optical Health SciencesVol. 18, No. 03, 2541003 (2025)

https://doi.org/10.1142/S1793545825410032

在生物医学光子学领域,光学成像技术因其非侵入性、高灵敏度和优异的空间分辨率而成为生物医学研究的重要工具。近期,《Journal of Innovative Optical Health Sciences》杂志上发表了一篇题为“Near-infrared Aza-BODIPY nanoparticles based on D-A-D structure for bioimaging”的研究型论文,为这一领域带来了新的突破。该研究由南京工业大学的刘睿教授、朱森强副教授和上海理工大学的李钰皓副教授团队共同完成,他们设计并合成了一系列基于供体-受体-供体(D-A-D)结构的Aza-BODIPY分子,并将其自组装成纳米颗粒,用于生物成像。这些纳米颗粒在近红外区域具有优异的荧光性能,为活体成像提供了一个极具潜力的平台。

研究背景与挑战

生物成像技术在揭示生物体的化学组成、生物分子相互作用以及结构功能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活细胞和生物体的复杂结构给生物成像带来了巨大挑战。传统的荧光成像方法存在自荧光信号、细胞损伤和激发光穿透深度有限等问题。近年来,近红外(NIR)荧光探针因其更深的光子穿透能力、最小化的光学损伤和较低的生物自荧光干扰而受到广泛关注。有机染料作为一类重要的荧光标记材料,其中BODIPY染料因其高荧光量子产率、窄吸收和发射光谱、优异的化学和光稳定性而备受关注。Aza-BODIPY作为BODIPY的结构类似物,通过在核心引入氮桥,实现了吸收和发射波长的显著红移,使其主要工作在NIR区域。

创新方法与实验

该研究团队通过简单的合成方法和成本效益高的材料,设计并合成了一系列具有NIR发射的Aza-BODIPY分子:Aza-BDP-OCH3、Aza-BDP-OH和Aza-BDP-I。他们利用Aza-BODIPY核心的强电子接受特性,通过引入三苯胺和甲氧基团构建了D-A-D结构,实现了荧光发射波长的红移。通过硼三溴化物的脱甲基反应得到Aza-BDP-OH,通过在Aza-BDP-OCH3中引入碘原子合成Aza-BDP-I。这些分子与两亲性聚合物PMHC18-mPEG自组装形成纳米颗粒(NPs),展现出优异的水溶性和生物相容性。

实验结果与优势

实验结果表明,这些NPs在100 μg/mL的浓度下展现出低生物毒性,具有良好的生物应用潜力。尾静脉注射后,Aza-BDP-I NPs能够通过增强的渗透和保留(EPR)效应在肿瘤中积累并有效照亮肿瘤。此外,这些有机NPs主要通过肝脏代谢。因此,基于Aza-BODIPY的NIR荧光NPs为开发活体光学纳米探针提供了一个有前景的平台。

图1. (a) Aza-BDPs在CH2Cl2中的吸收光谱;(b) Aza-BDPs在CH2Cl2中的荧光光谱。

图5展示了Aza-BDP-I NPs在活体小鼠肿瘤成像中的应用。

图6. 尾静脉注射Aza-BDP-I NPs后1小时和6小时的活体器官成像。

主要创新点

●新型Aza-BODIPY分子的设计与合成:通过构建D-A-D结构,成功将Aza-BODIPY分子的荧光发射波长红移至NIR区域。

●纳米颗粒的自组装:通过与两亲性聚合物PMHC18-mPEG自组装,形成了具有良好水溶性和生物相容性的NPs。

●优异的光学性能:Aza-BDP-I NPs在NIR区域展现出优异的荧光性能,具有较大的Stokes位移和高荧光量子产率。

●活体成像应用:Aza-BDP-I NPs通过EPR效应在肿瘤中有效积累,为肿瘤成像提供了清晰的图像,并通过肝脏代谢,显示出良好的生物安全性。

应用前景

这项研究开发的Aza-BODIPY基NIR荧光NPs为生物成像提供了一个有前景的平台。这些NPs不仅在肿瘤成像中表现出色,还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低毒性,使其适用于多种生物医学应用。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探索这些NPs在NIR-II区域的应用,以及它们在光动力治疗中的潜力,为肿瘤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更全面的解决方案。

结语

这项研究不仅在Aza-BODIPY分子的设计和纳米颗粒的合成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还为生物成像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通过构建D-A-D结构和自组装技术,他们成功开发了一系列具有NIR发射的Aza-BODIPY NPs,为活体成像提供了一个安全、有效的平台。我们期待这一技术能够在更多领域得到应用,为生物医学研究带来更多的突破。

通讯作者简介

李钰皓,上海理工大学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纳米复合材料的精准诊疗应用、光功能材料、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等。

更多详情见https://chxy.usst.edu.cn/2021/0913/c10587a254559/page.htm

朱森强,南京工业大学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精细有机合成、非线性光学材料的合成与光限幅应用、金属有机复合材料的生物传感与诊疗应用等。

更多详情见https://chem.njtech.edu.cn/info/1073/5161.htm

刘睿,南京工业大学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有机合成及有机光电功能材料,包括非线性光学材料的合成与光限幅应用、金属有机复合材料的生物传感与诊疗应用、刺激响应发光/变色材料有机功能染料、OLED发光材料等。

更多详情见https://chem.njtech.edu.cn/info/1073/1811.htm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534623-1500352.html

上一篇:[转载]【好文荐读】中南大学湘雅基础医学院陈昊彬教授团队:可激活荧光探针在肝细胞癌成像与诊断中的应用
下一篇:[转载]【好文荐读】近红外荧光探针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进展
收藏 IP: 115.156.143.*|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9-6 05:5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