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解析武汉
葛维亚
武汉是个多变善变而又是除旧更新的城市。它几十年的历史变迁足以证明了这一点。
我在武汉居住了34年,在那里工作与生活,我的家和工作单位距离武汉解放公园与武汉二七江岸革命博物馆很近,相当于武汉的二环,生活非常方便。
武汉的著名景点很多,首当其中的是武汉黄鹤楼与武汉长江大桥,长江二桥,此外还有东湖风景区,江汉路商业区,汉正街批发市场,长江大轮码头等。
上个世纪四十年代以前,在全国城市中能冠以“大”字的城市只有上海和武汉。抗战时期人们喊出的口号之一就是“保卫大上海”“ 保卫大武汉”,不少人至今仍记忆犹新。
旧上海素以十里洋场,冒险家乐园名扬世界,武汉历来以九省通衢,白云黄鹤故乡闻名全国。多少年来,就人口、经贸、商业和教育而言,上海是全国老大,武汉是中南(华南)老大,当仁不让,绝无疑义。
现在单说武汉。它在1949年解放时,中南党政军首脑林彪坐镇武汉,武汉又成为中南地区政治军事中心。“一五(即第一个五年计划)”和“二五”期间,工业飞速发展。国内著名的钢铁厂、重型机械厂、锅炉厂、棉纺厂、造船厂使武汉成为工业重镇,成为向国家缴费大户。
全国唯一的长江大桥、贯通汉口东西的沿江大道、解放大道、建设大道、发展大道、友好展览馆、歌剧院、长江港口相继建成,城市面貌日新月异。以原中共“一大”代表李达为校长的武汉大学,毛主席多次来武汉视察,畅游长江,全国杂技一枝花夏菊花、湖北省委书记、著名才子王任重等人为武汉争光夺彩,引为美谈。
武汉语言与四川话接近,而又更接近普通话, 韵味十足。例如爸爸叫老特,妈妈叫老俩, 哥哥叫拐子, 外甥叫外外,妻子的弟弟叫舅辫子,岳父叫老亲爷,岳母叫老亲娘,厉害叫满扎实,身材叫条子,腿叫胯子,整洁叫灵性,什么叫么斯,里面叫豆里,慢性子叫晕等等。著名的京剧、评剧、豫剧、越剧等很多戏剧的道白选用了武汉话 腔调。
武汉骂人的话很多,例如: 1、苕头日脑(很笨) 2、弯管子(很蹩脚,极不正宗)
3、扳沙(不停地折腾) 4、鬼款/瞎款(胡说、乱讲) 5、搞么斯_(搞什么名堂_;你想干
什么) 6、翻翘(不服气,“翘”读1声) 7、谍务(故意地) 8、掉得大(出丑、吃亏) 9、
板马日的(很脏的骂人话,含义和用法类似于“你他妈的”)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风水轮流转 。 曾几何时,中南老大武汉易主,“城
市之冠”花落它家。上个世纪六十年代,中南局第一书记陶铸坐镇广州,中南地区政
治中心南移。八十年代改革开放,包括广州、深圳在内的广东地区,积极引进外资和
技术,轻工发展朝气蓬勃,把武汉甚至上海远远抛在后面,武汉城市建设也相形见拙。从八十年年代到二十世纪末,武汉凸现惰性,老牛破车,没有了朝气,没有了活力。很长一段时间武汉以“脏、乱、差”令人厌恶,昔日风光不再。
人们不禁要问,武汉到底怎么了?我作为一个老“武汉”也难以道个明白。其中也许有历史原因,有思想问题,有体制问题,有管理问题等等。在直观感觉上,武汉政令不畅;思想僵化;容易满足;卡的过严过死;党群关系、干群关系、同事关系紧张;“关系学”大行其道;许多民生问题积重难返,这些都会制约武汉的发展。
随着二十一世纪到来,武汉终于从“懵懵懂懂”中慢慢清醒过来,各方面都有了起色,开始变得文明, 变得整洁起来。主要街道上每两百米左右就有一个卫生人员留守, 随脏随清, 一改过去垃圾满地的现象。那些不拘小节的人受到 “震慑”, 不敢随便乱来。昔日街旁蚊蝇逐臭的浅水塘, 变成花团锦簇,绿树成阴的休闲好去处。随着园林绿化、马路改造、轻轨和地铁的修建、城市的办公与住宅建筑加速,多座汉江和长江大桥的完工,武汉终于等来了即将“梅开二度”的一天。我们相信,它已经渡过“休眠期”,明天比今天一定更美好,更辉煌!
2007年底,武汉被中央批准为“1+8”城市圈国家级改革试验区。这是一个极为振奋人心的消息。武汉城市圈,又称"1+8",即以武汉为圆心,包括周边一百公里以内的黄石、鄂州、黄冈、孝感、咸宁、仙桃、天门、潜江八市个城市。城市圈的建设,涉及工业、交通、教育、金融、旅游等诸多领域。湖北9市政府部门主动拆除市场壁垒,搭建合作平台。工商、人事、教育等部门承诺在市场准入、人才流动、子女入学、居民就业等方面,建立一体化的政策框架,提高城市圈的整体竞争力。汉城市圈的建立与发展,将彻底改变武汉综合经济实力较弱、城市群结构断层、开放区位欠优等三大“软肋”。通过综合规划、优势互补,进一步加快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完善金融服务、构建信息和产权交易等平台、加快特色产业基地建设、联手开展招商引资、整合科技资源、完善人才工作机制、健全城市圈工作机制等措施,武汉城市圈建设必将会取得实质性推进。
九省通衢的大武汉腾飞在望,我们它的未来充满信心,充满希望!
武汉黄鹤楼
武汉长江大桥
武汉东湖风景区
武汉江汉路商业街
武汉汉正街小商品市场
武汉长江二桥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8-23 07:2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