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何为教授?
长安大学 徐志刚
何为教授?在中国,“教授”一词最早出现在《史记·仲尼弟子列传》中, “孔子既没,子夏居西河教授,为魏文侯师。”此时的“教授”为动词,意为“教导,传授”的意思,后来教授成为一种官职,负责中央和地方学校的儒学教育事务。在西方,“Professor”一词源自拉丁语动词“profiteri”,由“pro-”(意为“公开地”)和“fateri”(意为“承认、宣称”)组合而成。最初,“professor”指公开宣称信仰某种教义或宗教的人。随着时间的推移,“professor”逐渐被用于指代在学术领域公开宣称自己专业知识的人,尤其是大学或学院中最高级别的教师。
毋庸置疑,无论中西方都默认教授应该是饱读诗书,学富五车的人。成为世界上最有知识的人,一般都是天资聪颖,高度自律的人,当然长期苦读也必然会修炼个人品行和思维境界。因此“学识渊博”,“品德高尚”,“社会良知”很自然成为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教授的标签。民国时期清华五大国学教授“王国维、梁启超、陈寅恪、赵元任、李济”,自然科学界的三钱,李、杨就是人们心目中教授的代表。
但是当代以来,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普及,教授一职逐渐异化为“拥有足够多科研经费,发表大量高水平论文”的人。越来越简化为其量化属性,而其社会属性日渐式微,各种奇葩教授和奇葩事件层出不穷,导致教授的社会感观逐年下降,甚至被讥笑为“叫兽”。
呜呼哀哉,在这经济高速增长的时代,一切都在贬值。如何恢复教授昔日的学术权威性和社会公知属性?解铃还须系铃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8-16 11:3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