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缅怀先生、感恩先生
---纪念谢义炳先生百年诞辰
(北京大学 赵柏林 2017.5 北京)
张学文附言:同学许焕斌给我转来我们的老师赵柏林教授纪念北京大学大气科学系的创立者,谢义炳教授的一篇文章,现在贴此。2025 08 05
谢先生是我的老师,也是我和我家的恩人。谢先生给予我家的恩惠深重,我们会永世不忘。今天我不想在此叙发我个人的感恩情怀,我特别想说说谢先生值得称道的拳拳报国之心。
谢先生回国四十五年,他对我国气象学术的贡献举世闻名,不但在暴雨和湿斜压作出突出贡献,学术成就受到国际赞赏,得到国际帕曼奖。他支持的气象事业,特别是全国气象预报中心的建立,国家数值预报中心的建立和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的建立,起着决定性作用。促进中国气象事业走向世界,建立国际合作方面也是功绩非凡。在气象教育上更是开创者和践行者,建立了我国现代气象教育体系,培养了数百成千的学子散落在祖国各地,继续发扬他的事业。
虽然谢先生已去世二十余年,他的光辉依然闪烁。上世纪四十年代美国芝加哥大学是世界的气象中心,谢先生在那里是有成就的科学家,他的切断低压,和切变线的论文经常被引用。五十年代出版的中国近代科学论著丛刊,为了向世界宣传中国科学家的成就,谢先生的切断低压论文收录其中。当年谢先生在美国芝加哥有良好的生活和光明的前景,但谢先生为了新中国的建设,放弃这一切毅然回国参加祖国建设。四十五年拳拳报国之心,毅然不减。尽管多次受到极不公正的待遇,但谢先生一往无前,从不回头。1951年三反运动、思想改造运动,他作为美帝国主义知识分子受到批判。1957年反右斗争,又是斗争对象,受到打击。1958年大燿进,拔白旗,也是重点。到了文化大革命,遭遇更加严酷。记得1968年工宣队进驻北大,命令谢先生和我打扫厕所,我和谢先生一起打扫18楼厕所和中关园男、女厕所。劳动期间对他的批斗是经常的。后来北大牛棚建好。谢先生被关进牛棚,受尽折磨,干着又重又危险的劳动,甚至饭都吃不饱!一直到文革结束,从未有过平静的日子。
尽管如此,文革后,谢先生不计个人恩怨,不忘初心,仍然一心朴在报国事业上,对气象、海洋、环境事业的建立上做出非凡贡献。首先谢先生作为主要成员的赴美代表团,签订了中美气象合作文件,从而使中国气象事业和世界气象接轨,成为世界气象的支柱。谢先生对于开创我国数值预报及海洋气象事业的贡献功不可没。当年谢先生看到气象现代化的重要性,他与叶笃正、陶诗言先生从大局出发,促进了教学、科研、业务单位的联合,共同努力,使我国的数值预报中心从无到有,发展成为气象预报的重要支柱。我曾作为谢先生的随员,多次在海洋环境中心(那时的海洋中心还是在北京东城的几间平房里)和到国家科委开会。当时科委制定科研规划,只有70项,内容已经确定。但在谢先生、叶笃正和巢纪平先生的努力下,变成71项,增加了海洋项目。这是海洋第一次上国家重点项目。
谢先生是教育家百年树人,择英才而育之,他有大师胸怀,不忌学生超过自己,千方百计给学生开路,为使国家强盛,呕心沥血培育人才。如今它的学生遍布全国,在不同的岗位上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信在谢义炳先生的影响下,我国气象海洋事业必然走向世界前列。
感恩谢先生!怀念谢先生!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8-7 14:2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