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武汉工程大学的决定释放了几个重要行业信号:基建行业进入"后建设时代",大规模新建项目减少,养护运维、智能化改造需求上升;人才培养模式需要革新,从"专精"转向"宽口径 数字化能力";高校专业设置更加市场化,就业率连续低于平均水平的专业将面临调整压力。
值得注意的是,专业撤销不等于行业衰退。相反,它标志着行业从"量"到"质"的转变。未来十年,我国将重点发展智慧交通、绿色桥梁、韧性基础设施等新领域,这些都需要新型道桥人才。
面对行业变革,道桥专业教育亟需转型升级,而非简单退出。笔者认为有以下发展路径:①对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进行现代化改造;②加强交叉学科建设,与计算机科学、材料科学、环境工程等学科交叉培养复合人才;③产教融合深度推进,与企业共建实践平台,建立"学习-实习-就业"连贯机制。
对于目前在校的道桥专业学生,不必过度恐慌专业撤销,而应:夯实专业基础,结构力学、材料科学等核心课程永不过时;拓展数字化技能,学习BIM、Python数据分析等增值能力;关注行业新方向,如基础设施健康诊断、低碳建造技术等;提升综合素养,加强沟通能力、项目管理等软技能。
历史经验表明,行业调整期往往孕育着新的机遇。2000年左右计算机专业也曾经历调整阵痛,随后在互联网时代迎来更大发展。道桥专业虽面临转型,但基础设施作为国民经济支柱的地位不会改变。对于仍保留道桥专业的高校,这更是一次主动求变的契机——通过课程革新、产教融合、方向细分,完全可以将挑战转化为特色发展的机遇。在智能建造、绿色发展的时代背景下,道桥教育的精髓将以新的形式延续和发展。或许不久的将来,我们会看到"智能基础设施工程"等新兴专业崛起,而这正是道桥专业凤凰涅槃的明证。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8-2 16:3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