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你看了几次手机?5次、10次、20次,甚至更多?回想一下自己对某个内容产生兴趣的用时。我敢打赌这个过程往往转瞬即逝。我们的大脑时刻被来自各方,无论是人、企业还是人工智能的海量信息轰炸,其中有用信息寥寥无几。
3分钟演讲,就是你向他人展示“为什么你的研究值得关注”的一种绝佳方式,不多不少,180秒就足以让人印象深刻、过目难忘。
你可能听说过“3分钟论文”(https://threeminutethesis.uq.edu.au/)或“FameLab”(https://www.britishcouncil.org/education/science/public-engagement/famelab)等国际赛事——这些比赛都要求博士生用这种形式展示研究。这其实是检验你化繁为简能力的绝佳机会。当然,你也会遇到其他非竞赛性质的展示场景:比如基金申请面试、学术会议的海报展示环节,或者运气够好的话——颁奖典礼的演讲台。以下3个技巧值得牢记。
1.明确你的核心观点
在任何学术传播活动中,首要任务是确立核心信息。这应该是一句掷地有声的总结语,凝练你希望听众带走的关键认知。这句话未必需要直接说出,但必须成为贯穿整个演讲的主轴。
2011 年,澳大利亚“3分钟论文”比赛冠军 Matthew Thompson为此提供了绝佳范例。他的核心观点是:刑事案件中的指纹分析可能存在人为误差(重点在“可能”)。虽然这些并非其原话,但通过以下论据的层层推进,这个观点清晰可辨:
“进行指纹比对的不是计算机,而是人”;
“在澳大利亚,每天约有 5000 份指纹比对结果被用作定罪证据,而误差时有发生”;
“尽管指纹鉴定师出庭作证已有百年历史,但其匹配准确率从未经过科学验证”。
当你对3分钟要传达的观点足够明确时,就能有的放矢地展开论述——或阐释、或论证、或辩论。切记,演讲容不得旁枝末节,必须始终紧扣这个经过千锤百炼的核心观点。
2.抓住听众的注意力
一场精彩的演讲,始于一个引人入胜的开场白——因为听众的注意力并非恒定不变。虽然演讲专家们的观点不尽相同,但普遍认为听众的兴趣峰值往往出现在演讲开场部分。研究表明,从你开口的那一刻起,听众的专注度就会逐渐下滑。
因此,大多数演讲指导(包括我自己)都会告诉你,越早做点什么来抓住观众越好:讲个笑话、做个出人意料的演示、抛出一个惊人的事实、提个问题等等。关键在于,要趁着听众注意力最集中的时刻,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只要成功吸引住听众,后续的演讲自然水到渠成。
3.开启你的演讲进阶之路
3分钟刚好够听众全程专注听完你的演讲。但要牢牢抓住他们的注意力,你必须像搀扶老奶奶过马路那样,一步步引导他们理解你的内容——既要让人安心,又不能显得居高临下。简单来说,就是要把前后内容的衔接做得明明白白。
以 2013 年昆士兰科技大学“3分钟论文”比赛冠军 Megan Pozzi 的演讲为例:开场第一分钟内,她的每句话都行云流水,衔接自然。约一分钟后,她说道:“我着手探究两个问题:第一,八年级女生在社交状态中使用了哪些策略?第二,她们为何以及如何更广泛地运用这些状态更新?”。简明扼要地预告内容后,她便按部就班地展开论述。这种看似简单的技巧,既让听众对后续内容产生预期,又丝毫不觉被说教。
4.享受演讲过程
最后,在我看来,展示研究成果最重要的一点是:相信自己。既然你对自己的课题充满热忱——就让这份激情自然流露吧。只要明确核心信息并做好规划,你定能展现最佳水准。祝你好运!
本文作者
James Bowers
SELL YOUR RESEARCH–Public Speaking for Scientists一书作者,分子生物学博士,科学媒体制作硕士。曾从事电视节目制作,担任多档大众科学节目主讲人。现任 Agent Majeur 公司培训师,负责公开演讲与科学写作培训,为各类科学传播项目提供咨询,并担任活动主持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8-2 22:0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