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春浓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cyn568 分享领导力、管理、科技教育、生活相关的文章。

博文

为什么要锻炼写作能力?

已有 949 次阅读 2025-7-25 20:35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前天我在公众号写了篇《写作即思考的短文》,有条评论很好,评论和我的回复如下:

评论:赞同,很多人不喜欢写报告、写PPT,认为是做表面工夫,花架子,不如多投入到实际的设计中。我认为写报告的过程,就是在不断回忆项目过程中的各种问题,反思这些问题的发生原因,做到不二过;写PPT的过程,就是在不断构建系统,思考可行性,不断完善项目规划的过程。

回复:对的,很多问题想一下以为明白了,一下笔就会发现没考虑清楚。

抛开功利的目的,我认为写作最大的价值在于让思考条理化和深化。有一种叫批判性思维的能力被很多牛人推崇,批判思维从哪里来呢?肯定要经过训练,写作就是训练批判性思维很好的方式。

其次,我觉得写作可以让人保持热情。 热情是一种巨大的推动力量,对问题保持热情的一种方法是与他人分享,写作就是与他人分析的方式之一,所以知识工作者要养成把深思熟虑的问题写成论文或书籍的习惯,如果论文和著作门槛太高,写写博客或者发发朋友圈也可以。

在中国有一位被称为“国企放牛娃”的大牛,说他会通过“科举”的方式提拔领导。他所谓的“科举”就是布置一篇作文,从写作水平来判断候选人的能力,作文写得好的,思维能力都不会差。

我在我的团队里有时也会强调大家动笔写写,只有写了才知道有没考虑清楚,因为我没有强制要求,所以好像基本没有人愿意动笔写,这也说明写作并不是很容易的事。

有同事问我怎么提高写作能力,对于没有养成写作习惯的人来说,一开始不要想怎么提高写作能力,而是要养成动笔写的习惯。从简单开始,每天写点东西,哪怕一百都好,养成了习惯再谈能力的提高,其实养成习惯,慢慢也会找到感觉,找到属于自己的风格。

我的公众号二维码:

微信图片_20250725192854.jpg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485553-1495217.html

上一篇:技术“成熟”之后,研发解决什么问题?——书稿试读
下一篇:从“你应该”到“我懂你”,用同理心化解隔阂——书稿试读
收藏 IP: 58.253.50.*| 热度|

4 王涛 杨正瓴 郑永军 黄河宁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8-4 15:2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