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文献的时候要带着问题看文献,不同阶段问题不一样。
第一层次问题,是什么?
刚入组的新生,包括研究生和本科生,刚开始接触一个研究方向,主要问题是弄清楚这个研究是什么?
包括这篇论文做了哪方面研究?对象是什么?结果是怎么样子的?用了哪些方法?具体的实验细节是怎么操作的?
新人刚开始,很多术语都不清楚,这个研究方向也不清楚,所以刚开始的问题是“是什么?”
第二个层次问题,为什么?
看过十几二十篇文献,做了三个月半年实验,之后,再看文献就要想为什么?
包括同类的研究这么多,作者为什么要做这样一个研究?实验涉及的几个方面,为什么要这样来设计?论文的创新点、立意在哪里?
对于中级研究生来说,已经搞清楚了,是什么的问题,就要考虑这十几二十篇文献之间的关联、区别,要找出论文研究的亮点所在。这样有助于系统的设计自己的课题,推进实验往下走。
第三个层次问题,我是谁?
实验做完了,要写论文了,再系统的看一批文献,这时候主要的问题是,我是谁?
边看边想这篇文章研究了这样一个内容,我研究的跟它有什么区别?这篇文章采用了这样一个方法,我采用的方法有什么特别之处?这篇文章解决了这样一个问题,我的问题是如何解决的?
这个时候的看文献,不是主要了解别人是什么、做了什么、为什么这么做。而是要在看文献的过程中找出自己的独特之处,弄明白自己的亮点,主要是搞清楚自己在写的这篇文章如何破题、立题的。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8-2 15:2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