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科学编辑isechina的官方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isechina

博文

Zoonoses原创研究 | 呼伦贝尔蜱媒病毒组全景图谱揭示新型病原体流行风险

已有 291 次阅读 2025-7-22 13:17 |系统分类:科普集锦

Metagenomic Analysis of Tick-Borne Viruses in Hulunbuir, Inner Mongolia, China: Epidemiological Risk of Potential Novel Pathogenic Viruses Relevant to Public Health

呼伦贝尔蜱媒病毒组全景图谱揭示新型病原体流行风险

作者:You Zhang , Xiuying Tian , Ruoyan Peng , Gaoyu Wang , Wanxin Deng , Yibo Jia , Cheng Tang , Yi Huang , Xiaoyuan Hu , Chuanning Tang , Zihan Li , Jasper Fukwoo Chan , Jiang Du , Bo Wang , Feifei Yin

近日,海南医科大学尹飞飞团队联合香港大学杜江课题组在《Zoonoses》发表题为“Metagenomic Analysis of Tick-Borne Viruses in Hulunbuir, Inner Mongolia, China: Epidemiological Risk of Potential Novel Pathogenic Viruses Relevant to Public Health”原创研究,首次系统性解析内蒙古呼伦贝尔地区蜱媒病毒多样性及流行病学风险。通过对10个旗县500只蜱虫(全沟硬蜱、森林革蜱、长角血蜱)的宏基因组分析,发现26种病毒涵盖9个病毒科,包括4种全新病毒及11株人类致病性病毒的新毒株,为草原地区新发传染病防控提供关键科学依据。

蜱种特异性病毒组分布特征

研究揭示三种优势蜱种呈现显著差异的病毒携带模式:全沟硬蜱病毒丰度最高(单库病毒读段达29.7万条),以楚病毒科(Nuomin virus, NOMV)和泛布尼亚病毒科病毒为主导;森林革蜱独有新型梅田蜱病毒(MtTV),属泛布尼亚病毒科;长角血蜱则主要携带纳罗病毒科的松岭病毒(SGLV)和北济纳罗病毒(BJNV)。物种多样性分析表明蜱种差异是病毒组构成的主要驱动因素,地理分布和性别因素影响不显著。

新型病毒及人源致病株的发现

研究鉴定出4种全新病毒:伊列克得蜱病毒1型(YLTV1)属弹状病毒科,其核蛋白与已知云南蜱弹状病毒相似度低于35%,提示显著遗传分化;梅田蜱病毒(MtTV)与致人发热的塔城蜱病毒2型亲缘最近(RNA聚合酶序列相似度83%);乌奴尔瘟病毒和乌奴尔蜱白蛉病毒则扩展了瘟病毒属的多样性。尤为值得注意的是,11株已知人类致病病毒新毒株中,松岭病毒(SGLV)在长角血蜱中检出,与黑龙江临床分离株高度同源;而全沟硬蜱携带的诺敏病毒(NOMV)毒株与发热患者分离株H160的RNA聚合酶序列相似度高达99.5%,提示存在潜在跨物种传播风险。

流行病学风险的空间异质性

通过巢式PCR对500只蜱虫分组检测发现:梅田蜱病毒(MtTV)在森林革蜱中广泛流行,覆盖9个采样点,最低感染率达4%~8%;而致病病毒呈现局域性聚集——伊列克得地区全沟硬蜱携带诺敏病毒(感染率3.75%),长角血蜱携带松岭病毒(感染率3.75%),北济纳罗病毒则在该地区全沟硬蜱中以2.5%的感染率流行。新型伊列克得蜱病毒1型在乌奴尔地区(感染率4%)和伊列克得(感染率2.5%)均有检出,显示其跨区域分布特征。

公共卫生意义与防控启示

跨物种传播风险凸显:诺敏病毒与北济纳罗病毒在蜱虫中的流行株与临床发热患者分离株高度同源,提示蜱-人传播链可能已建立。梅田蜱病毒作为新型乌库病毒属成员,其与塔城蜱病毒2型(致人发热)的密切亲缘关系需引起高度警惕。

区域防控重点明确:森林革蜱作为MtTV主要载体在呼伦贝尔全域分布,而伊列克得地区存在SGLV、BJNV、NOMV多重流行,应作为监测核心区域。 病毒进化特征启示:楚病毒科新毒株呈现非典型基因组结构,与欧亚大陆毒株进化路径迥异;弹状病毒YLTV1/YLTV2存在显著基因组差异(YLTV2缺失基质蛋白基因),可能影响病毒形态与宿主适应性。

研究团队呼吁建立"同一健康"防控策略:在伊列克得等高风险区开展蜱密度动态评估;对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患者样本增加新型病毒筛查;通过家畜疫苗接种阻断病毒传播链。

该研究为草原牧区新发传染病早期预警提供了关键的分子本底数据。

感谢华中科技大学环境学院李森博士校对中文述评。

Please cite this article as

引用信息

Citation:

Zhang Y, Tian XY, Peng RY, Wang GY, Deng WX, Jia YB, Tang C, Huang Y, Hu XY, Tang CN, Li ZH, Chan JF, Du J, Wang B, Yin FF. Metagenomic analysis of tick-borne viruses in Hulunbuir, Inner Mongolia, China: Epidemiological risk of potential novel pathogenic viruses relevant to public health. Zoonoses. 2025, 5(1): 10. DOI: 10.15212/ZOONOSES-2024-0064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387871-1494707.html

上一篇:【AMM原创研究】鱼尾葵叶提取物通过调节单不饱和脂肪酸代谢延缓衰老
收藏 IP: 114.219.215.*|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7-22 18:2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