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沿是个形容词。进行科学研究,有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为我们所熟知,那就是前沿。很多时候,我们格外强调前沿的重要性,尤其在文献综述部分,我们会强调要反映这个领域的前沿。那么,到底什么是前沿呢?不可否认,不少人把前沿理解为最近几年的科研成果,甚至有人主张文献的处理不超过最近三年,似乎最近三年的研究代表着所谓的前沿。这种揣度,显然和知识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的说法有关。但这里存在一个逻辑错误。知识更新的速度代表不了知识更新的深度,或者说,有些知识更新的快,放在这个学科或领域的历史长河中,它其实是没有多少价值的。
不求甚解是普通人的通病,幸亏思想家们不是这样,否则,人类思想的更新就成了一个传说,这世界真如人们玩笑所言,它就是一个草台班子。最近有不少人开始宣扬西方文明来自东方,甚至世界语言都来自古汉语,永乐大典开启了西方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这种论调真的不值得一驳,一个反问就可以堵住这些信口雌黄,如果真是别人偷了我们的东西,几百年来,我们作为主人为什么没有拿得出手的创造和发明?我们不自卑,我们也没必要自大,我们要的是自信。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原因和我们理解前沿一样,因为太多的不求甚解了,稀里糊涂的事情太多了。
前沿肯定不是人间流行什么,或者最近几年流行什么。客观地说,任何一个研究领域都可以成为前沿,只有研究得足够深入,它就能引领人类科学技术的发展。在这个世界上,任何一种存在,物质也好,精神也好,如人与人的平等一样,具有存在意义上的平等,以某一领域的研究看不起另一领域的研究,狭隘之至。比如,我们没有必要认为量子研究比其它子研究更前沿,那是因为我们对其它子的研究还远远不够,这个世界到底如何,我们知道的还少之又少。对于人文社会科学更是这样,总觉得自己的研究领域高人一等的,逻辑就有问题。
所以说,前沿是一个形容词,它形容的是一种科学研究的状态,它不是一个名词,不能指代特殊的领域或成果,浪漫一点儿说,前沿永远在路上。这样的思考给我们的启示是,任何人不要觉得自己的研究落伍,不是前沿,只要我们是在深挖这个领域,是在揭示这个领域的基本问题,是在为人类知识的宝库增添财富,那么我们就走在前沿的路上。科学家不是流行歌手,不是什么热闹就凑上去,而是能够坚守自己领域的独特价值,所谓坐得冷板凳、耐得住寂寞指的就是这个,而不是指科学家为科学研究之外的事情所吸引。作为一个科学家,爱好广泛太正常了,但只要能够始终坚守自己的研究领域,不固步自封,不朝三暮四,前沿就在他的脚下。
在同一学科或研究领域,什么是前沿?它同样是一个形容词,研究领域的星空,智慧弥漫,如同我们头顶星空的光芒,我们能说哪一束光芒低于另一束光芒?关键只有一点,那就是我们必需有光芒。简单地说,对未知领域真实的研究都是前沿。是不是前沿,由科学研究自身决定,而不由人类社会的喜好决定,因为人类社会的喜好变幻多端,没有恒定性,着实微不足道。如果我们的研究正好与人类社会当下的喜好合拍,不要自得;如果我们的研究正好与人类社会当下的喜好背离,也不要自怜;科学研究是为人类揭示这个世界的真相,显然它不只为当下的人类,它为的是整个人类,而整个人类的存在时间有多么漫长,我们还无法估量。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7-21 12:5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