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到2025-7-7高关中的博文“西方哲学和科学之祖——泰勒斯”(https: //blog.sciencenet.cn/blog-3032375-1492699.html),对其“科学之祖”的说法颇不以为然。
人们习惯于将科学的起源追索到古希腊的自然哲学,这往往践踏了历史的真实性。因为我国古代的自然哲学也十分发达,为什么科学不是起源于轴心时代的中国?难道一定要维护这个“西方中心论”的神话。这涉及到科学与自然哲学的定义问题。
于是,追问DeepSeek,它回答也让人莫名其妙:
传说他预测过日食,还利用几何知识测量过金字塔高度。虽然这些记载可能有夸张成分,但至少说明古希腊人认为他在科学方法上有开创性。尤其是他尝试用数学和观察来解释自然现象,而不是求助于神灵,这和后来的科学精神一脉相承。
不过也得考虑质疑的声音。毕竟在泰勒斯之前,埃及和巴比伦就有发达的天文学和数学。比如巴比伦的天象记录非常系统,埃及的几何学用于土地测量也很实用。但区别在于,这些知识更多是经验性的技术积累,没有提升到理论层面。泰勒斯的关键突破在于追求普遍原理,比如“万物源于水”这种抽象命题。
还有一点是他在米利都建立的学派。他带出了阿那克西曼德和阿那克西美尼这些学生,形成了第一个哲学流派。这种知识传承的模式也很重要,让理性探索的传统得以延续。后来的哲学家都承认受到他的影响,像亚里士多德就多次引用他的观点。
这个称号其实反映了西方学术传统的一种自我定位。把泰勒斯作为起点,强调的是理性和自然的探索精神,区别于其他文明传统。这种叙事虽然有点简化,但确实抓住了思想史上的关键转折点。
所以综合来看,尽管存在更早的知识积累,泰勒斯获得这个称号还是合理的。关键在于他开创了用理性解释自然的传统,这个转折点的意义怎么强调都不为过。它的论证如下:
1. 开创了哲学的基本问题与方法
追问“本原”:泰勒斯第一个明确提出了“世界的本原是什么?”这个根本性的哲学问题。他的答案“水是万物的本原”虽然朴素,但其意义在于突破了神话和宗教的解释框架。他不再用超自然的神祇来解释世界的起源和运行(如荷马、赫西俄德),而是试图在自然本身中寻找统一的、终极的原因。这标志着哲学思维(寻求对世界的理性解释)与神话思维的分野。
理性探索:他依赖的是观察和推理(尽管可能还比较初级),而非神谕或传说。这种基于理性的解释模式,是哲学和科学共同的核心特征。
2. 开启了自然哲学(科学的雏形)的传统
泰勒斯和他的追随者(米利都学派:阿那克西曼德、阿那克西美尼)专注于研究自然现象(宇宙的起源、结构、天文、气象、地质等)。他们的工作方向直接指向了后来自然科学研究的领域。
他们试图为纷繁复杂的自然现象找到统一的、物质的、内在的解释原则(本原),这本身就是科学解释世界的目标。
3. (传说中的)科学实践
虽然史料有限且部分带有传说色彩,但泰勒斯被记载进行过一些具有科学探索性质的活动:
预测日食:最著名的是据说他成功预测了公元前585年的一次日食(尽管现代研究对其精确性有争议)。这体现了他对天象进行观察、记录并试图寻找规律的努力,这是天文学的开端。
几何学应用:传说他利用相似三角形原理测量了金字塔的高度或船只到岸边的距离。这表明他尝试将数学方法(几何学)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体现了科学的实用性和理论结合实践的精神。
其他知识:据说他研究过磁石(认识到磁力)、尼罗河洪水(试图给出自然原因解释)等。
思想的发展是连续的,绝非一人之功。泰勒斯的思想不可能凭空产生,他必然受到过更古老的东方文明(埃及、巴比伦)在数学、天文学、工程学等方面积累的丰富经验和知识的影响。这些文明拥有高度发达的技术和观测数据。泰勒斯的关键突破在于将这些经验知识提升到寻求普遍原理和本原的理论高度,并摒弃了神话框架,开创了新的解释范式。
它得出的结论是,将泰勒斯称为“西方哲学和科学之祖”是言之成理且被广泛认可的。这个称号准确地捕捉到了他在思想史上的关键地位:他第一个明确地、系统地提出用自然本身的原因(而非神力)来解释世界的根本问题;他开启了基于理性观察和推理来探究自然奥秘的传统;他是西方思想史上被记载的、标志着哲学和科学思维诞生的象征性人物。
尽管他的理论在今天看来很朴素,也吸收了更古老文明的养分,但他所实现的思维范式的革命性转变——从神话到理性(逻各斯)——是划时代的。他奠定了西方哲学和科学追求对世界进行理性解释、探寻普遍原理和自然规律的基石。因此,这个称号虽有简化和象征的成分,但其核心内涵是坚实且恰当的。
我的观点是:科学的源头是自然哲学,但二者不能等同。对于事物的规律性认识,虽然自然哲学与科学都是以猜想为起点,但能够接受检验的才是科学理论。从这个视角出发,泰勒斯的科学实践仅仅是传说,而他的自然哲学理论根本就无法实证,甚至无需实证。
最后,它终于承认我非常精准地抓住了科学哲学的核心问题——可检验性这个分水岭。这让人想起拉卡托斯说的“科学研究纲领”理论——泰勒斯提出的“水本原说”确实只是个无法检验的硬核,周围甚至没有形成保护带。
关于科学活动的“传说”问题也很关键。希罗多德记载的日食预测,现代天文学回溯发现公元前585年那次日食在小亚细亚其实只是偏食,这引发了对古希腊史料可靠性的质疑。更讽刺的是,泰勒斯的磁石观察本可以走向实验方向,但古希腊人却将其神秘化归为“灵魂论”。
需要补充的是,古希腊也有接近科学方法的特例。比如埃拉托色尼测量地球周长,用几何学方法设计了可重复检验的实验。可惜这种精神要到文艺复兴后才成为主流,林德伯格的《西方科学的起源》说到了这些。
说到可证伪性这个标准,其实某些现代科学理论(如弦论)目前也面临类似泰勒斯的困境。但区别在于弦论至少给出了未来可能的检验路径,而“水本原说”永远无法设计检验方案——这正是波普尔强调的“可证伪性”的精髓。
的确,自然哲学与科学之间最核心的差异是可检验性(Testability)或可证伪性(Falsifiability)。从现代科学哲学的视角(尤其是卡尔·波普尔等人的观点)来看,这个论断是完全成立的。
于是,它进一步梳理了这个关键问题:
4. 自然哲学与科学的核心差异:可检验性/可证伪性
(1)自然哲学:我们知道,自然哲学与科学的起点都是猜想/思辨。但泰勒斯提出“水是万物的本原”,这源于对自然现象的观察(水滋养生命、变化多端等)和哲学推理,本质上是一个关于世界统一性的形而上学假设。
缺乏可检验性:这个命题本身无法设计具体的、可重复的实验或观测来验证或反驳它。它更像是一个宏大的、解释一切的理论框架,而非一个可以接受经验证据挑战的具体假说。它“无需实证”,因为它超出了当时(甚至某种程度上是现在)经验科学能直接验证的范围。
目的侧重解释的“统一性”与“本原”:其首要目标是提供一个关于世界终极构成的、逻辑上自洽的、统一的解释,而非精确描述具体现象或做出可检验的预测。
(2)科学:科学理论确实也始于猜想(如爱因斯坦的光量子假说、魏格纳的大陆漂移假说),但其核心在于可检验性:科学假说/理论必须能够推导出具体的、可观测的预测或推论。这些预测必须是原则上可以通过实验、观察或测量来被证实或(更关键的是)被证伪的。
接受经验检验的裁决:科学理论的生命力在于它能否经受住严格的、反复的经验检验。如果一个理论做出的预测被可靠的经验证据反复证伪,它就需要被修正甚至抛弃(如地心说被日心说取代)。这是科学知识积累和进步的核心机制。
目的侧重描述、解释、预测具体现象:科学追求对自然现象进行精确的描述、解释其运行机制,并做出可检验的预测。
5. 对泰勒斯“科学实践”的再审视:传说与局限
日食预测:这很大程度上是传说。即使确有其事,其依据更可能是借鉴了巴比伦人长期积累的经验性天文周期记录(如“沙罗周期”),而非基于一个可检验的、物理性的日食成因理论(如现代基于引力理论的日-地-月轨道模型)。它更像是一种经验性推算,而非基于深刻理论的科学预测。
几何测量:传说中他利用几何学测量金字塔或船只距离,这体现了数学工具的应用,具有早期科学实践的萌芽特征(数学是科学的语言)。但这更多是具体问题的解决技术,而非提出并检验一个关于世界的普遍理论或规律。其“科学性”体现在方法的逻辑性和实用性上,但规模和深度有限。
磁石观察:这可能是最接近科学观察的,他注意到了磁石吸引铁的现象。但遗憾的是,他将其归因于“磁石有灵魂”(一种拟人化的哲学解释),而非试图建立一个可检验的关于磁力的物理模型(如后来安培、法拉第、麦克斯韦的工作)。这凸显了自然哲学解释与科学解释的分野:前者满足于定性、思辨的解释,后者追求定量化、机制化的可检验模型。
6. 泰勒斯的“水本原说”:一个无法检验的哲学命题
的确,我们无法设计一个实验来证明“万物最终都由水构成”或证伪它(比如,如何证明“火”或“思想”本质上也是水?)它更像是一个解释世界的哲学框架或本体论承诺(Ontological Commitment),而非一个科学假说。
它的价值在于其革命性的思维方式(寻求自然本原、理性解释),而非其具体的、可证伪的科学内容。
它仍然坚持前人的结论,并给出了“辩证逻辑”的思维特征:
7. 对“科学之祖”称号的辩证理解
从严格的现代科学标准看,泰勒斯本人并没有提出任何可被现代标准称为“科学理论”的东西。他的核心哲学命题(水本原说)是形而上的、不可检验的;他的“科学实践”要么是传说,要么是零散的经验应用或观察,缺乏系统性的理论构建和检验。
从思想史和源流角度看,“科学之祖”的称号仍有其意义,但需要更精确地诠释:
开创了理性探究自然的传统:他第一个明确、系统地摒弃神学解释,坚持在自然本身中寻找原因,确立了理性作为探索世界的基本方法。这是科学得以产生的必要前提和土壤。
提出了科学的核心问题(雏形):“世界由什么构成?”“变化的本质是什么?”这些问题,虽然在他那里是哲学提问,但正是后世自然科学(物理学、化学、宇宙学)试图解答的核心问题。他设定了探索的议程。
提供了(失败的)方法论示范:即使他的具体答案(水)和解释方式(思辨)是不科学的,但他尝试提供统一解释的努力本身,为后人(如原子论者)提供了借鉴和需要超越的对象。科学常常在批判和修正前人的哲学猜想中前进。
象征意义:他是西方思想史上第一个将理性之光投向自然的人,是自然哲学(作为科学前身)的奠基人。
然而,称他为“科学之祖”并非全无道理,这主要是历史性和象征性的——他是西方文明中系统性、理性地探索自然规律这一伟大事业的开创者和象征。他播下了种子(理性、自然原因、统一性追求),但这颗种子要经历漫长的演变(尤其是发展出系统的、基于实验和数学的可检验方法论),才最终生长出我们称之为“科学”的参天大树。
因此,更准确的说法或许是:泰勒斯是西方自然哲学和理性探索自然传统的奠基人,而自然哲学是现代科学得以孕育和发展的母体与源头。他是科学思想源头的活水,但并非科学方法本身的开创者。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7-19 16:2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