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轮车上的博导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yanjx45 狂犬病、流感、结核病和人类遗传学科普园地。 提供根治 “狂犬病恐惧症” 的灵丹妙药。 奉献在中国彻底消除狂犬病的锦囊妙计。

博文

可入侵大脑的病毒(10)

已有 250 次阅读 2025-7-16 08:46 |个人分类:病毒性传染病的防治|系统分类:科普集锦

可入侵大脑的病毒(10)

Viruses and the Brain—A Relationship Prone to Trouble(10) 

前记:

   在今年1月31日出版的国际专业杂志《Viruses(病毒)》上,由分别来自波兰华沙大学和美国田纳西大学的两位学者(Mielcarska, M.B.,Rouse,B.T.)联名发表了一篇综述论文,题目是《Viruses and the Brain—A Relationship Prone to Trouble(病毒和大脑——容易出问题的关系)》(见参考文献)。

狂犬病毒是典型的嗜神经(大脑)病毒,系统了解各种病毒与大脑的关系,有助于我们更深入理解狂犬病毒的致病机理。现将此文译成中文供参考(中文题目有更改): 

可入侵大脑的病毒(10) 

4. 一旦保护中枢神经系统的屏障被突破(续)

4.2. 慢性神经退行性疾病与病毒感染(3)

4.2.3. 多发性硬化症(MS)及其他脱髓鞘疾病  在与病毒直接相关的人类脱髓鞘疾病中,两个典型例子是进行性多灶性白质脑病(progressive multifocal leukoencephalopathyPML)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subacute sclerosing PanencephalitisSSPE)。进行性多灶性白质脑病由约翰・坎宁安病毒(John Cunningham virusJCV)从潜伏状态重新激活引起,尤其常见于免疫功能缺陷人群。这种多瘤病毒会对少突胶质细胞oligodendrocytes)进行溶细胞性感染,导致脱髓鞘病灶demyelinated lesions 形成 [440]。患者会出现认知障碍、运动无力、瘫痪等神经症状,病情通常呈进行性发展,患者往往在数月内死亡 [441]。

另一种由病毒引起的脱髓鞘疾病是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SSPE),这是一种毁灭性疾病,主要影响儿童,通常在麻疹感染后 7-10 年发病。其特征为进行性认知衰退、行为改变、运动功能障碍和癫痫发作,最终导致死亡 [442,443]。

第三种被认为与病毒有关但尚无确凿证据的疾病是多发性硬化症MS)该综合征是青壮年长期残疾的主要原因之一 [444]。该病通常在 20-40 岁发病,女性发病率更高,其特征是视神经轴突周围的髓鞘、以及脑和脊髓中神经细胞的髓鞘发生变性。这会导致弥漫性神经退行性变,因为少突胶质细胞对神经元的保护和营养功能丧失。其结果是脑内形成与不同程度炎症细胞相关的局灶性脱髓鞘斑块,进而导致进行性的身体和认知功能障碍 [445]。多发性硬化症中观察到的脱髓鞘模式多样性,表明导致病灶形成的机制存在差异 [446]。

有假说认为,多发性硬化症MS)的发病机制涉及以髓鞘反应T细胞为主导的自身免疫过程,但这一观点尚未得到证实。在多发性硬化症患者中也观察到了针对髓鞘成分的抗体,但其在病灶形成中的作用尚未得到证实。此外,病毒感染在多发性硬化症发病中是否起病因或触发因素的作用,目前尚无定论 [447]。许多不同的已知病毒被认为可能引发多发性硬化症,已故的杰出研究者希拉里・科普罗夫斯基(Hilary Koprowski)对此提出了诸多观点 [448,449],但病毒可能导致多发性硬化症的最有力证据来自于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AE)等多发性硬化症动物模型研究。然而,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模型仅部分模拟了多发性硬化症。这类模型中最有价值的研究是利用泰勒病毒感染易感小鼠品系,这些研究对于揭示病毒感染如何导致脱髓鞘病灶、引发自身免疫反应,以及了解某些病毒如何可能有助于控制此类病灶具有重要意义 [450]。多发性硬化症被强烈怀疑是一种以髓鞘成分为抗原来源的自身免疫性病变,但多发性硬化症典型的多变临床表现难以理解,且大多数用于研究多发性硬化症的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模型都无法复制这种表现。最近,基于纵向研究,有充分证据表明,γ 疱疹病毒(EBV)感染与多发性硬化症的后续发生相关 [451]。该研究涉及超过 1000 万名现役军人,确定了955 名在服役期间或之后患上多发性硬化症的个体。

在这项全面的研究中,发现EBV感染使受分析个体患多发性硬化症的风险增加了32倍,且研究开始时EBV血清阴性的多发性硬化症患者后来都发生了EBV血清转换。这种效应发生在他们血液中临床前期多发性硬化症的早期标志物 —— 血清神经丝轻链(sNfL)升高之前。此外,未感染 EBV 的个体患多发性硬化症的风险极低。这些研究具有说服力,但并非完全令人信服,且显然尚未有独立研究重复出这一结果。此外,有趣的是,那些患过EBV引起的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人,患多发性硬化症的风险也会增加 [452],且抗 EB 病毒核抗原抗体的存在是未来 20 年内多发性硬化症风险的强预测因子 [453]。然而,全球高达 90% 的人感染过 EBV,但只有少数人会患上多发性硬化症,这表明该疾病的发生还涉及许多其他因素。这些将 EBV 视为多发性硬化症病因的研究提供了有力依据,但结论仍有待商榷。此外,即使EBV是一个重要的致病因素,目前也尚无预防其感染或调节其感染过程的方法

(未完待续)

参考文献:

Mielcarska, M.B.; Rouse,B.T. Viruses and the Brain—A Relationship Prone to Trouble. Viruses, 2025, 17(2), 203;  https://doi.org/10.3390/v17020203.

相关博文:

可入侵大脑的病毒(1) 2025-06-27

可入侵大脑的病毒(2) 2025-06-29

可入侵大脑的病毒(3)(如狂犬病毒) 2025-07-01

可入侵大脑的病毒(4) 2025-07-04

可入侵大脑的病毒(5) 2025-07-05

可入侵大脑的病毒(6) 2025-07-07

可入侵大脑的病毒(7) 2025-07-09

可入侵大脑的病毒(8) 2025-07-10

可入侵大脑的病毒(9) 2025-07-13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47754-1493856.html

上一篇:可入侵大脑的病毒(9)
收藏 IP: 67.188.58.*|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7-16 19:0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